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兔病的总称,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家兔对巴氏杆菌十分敏感,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巴氏杆菌的*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相同。在临诊上主要有几种类型:全身性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本病的临诊症状常常在应激时出现,由于健康兔鼻内菌丛中也有巴氏杆菌存在,因此本病预防更显重要。
一、病原
兔巴氏杆菌属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阳性、两端钝圆、细小、卵圆型的短杆菌。用美蓝染色呈两极染色,无芽孢及鞭毛。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药都能杀死。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于很多家兔的鼻腔黏膜(一般占35%~75%)带有巴氏杆菌,而不表现临诊症状。因此,引进新兔时可能带入多杀性巴氏杆菌并迅速致病,常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长途运输、过分拥挤、饲养不当,或通风卫生条件不良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和扁桃体内的巴氏杆菌则大量繁殖,引起发病。病菌随着病兔的口水、鼻涕、粪便以及尿等排出,从而导致新的感染以至流行。病菌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伤口而感染。
三、症状和病变
1、全身性败血症。急性型病兔精神委顿,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停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至41℃以上,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者24小时内死亡,较长者1~3天死亡。在流行开始时,常有不显症状而突然倒毙的病例。剖检可见鼻黏膜充血,鼻腔有许多黏性、脓性分泌物。喉黏膜充血、出血,并有多量红色泡沫。肺严重出血、充血,常呈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脏变性,并有许多坏死小点,脾、淋巴结肿大和出血,肠道黏膜充血和出血,胸腔和腹腔均有淡*色积液。
2、传染性鼻炎。这是兔场常发的一种慢性巴氏杆菌病。病初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流鼻涕,以后转为黏性以至脓性鼻漏。病兔常打喷嚏、咳嗽。由于分泌物刺激,病兔常以爪擦鼻,将病菌带至其他部位,因而引起化脓性结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乳房炎等症。病后期精神不振,营养不良,消瘦衰竭而死亡。
3、地方性肺炎。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但呼吸困难和肺炎症状多不明显,死亡迅速,病程1~2天。病理变化主要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此外,尚可见到兔巴氏杆菌病的其他类型症状,如中耳炎、结膜炎、脓肿及生殖器炎症等。
4、中耳炎(斜颈病)。在兔群中常有斜颈(歪头)病兔,这是因为巴氏杆菌感染并扩散到内耳或脑部所致。单纯中耳炎可不出现临诊症状。
严重病例,兔向一侧滚转,直至撞到障碍物为止。病兔不能吃饱饮足,体重减轻,出现脱水现象。如果感染扩散到脑膜或脑组织,还会出现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5、结膜炎。幼年兔和成年兔均可发生,以幼年兔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有大量分泌物(从浆液性到黏液性,最后是脓性)。常使眼睑粘住,结膜发红。炎症可转为慢性,红肿消退,但流泪经久不止,有的甚至失去视力。
四、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本病。用心血、脾、肝或体腔渗出液等病料作细菌学检查。患鼻炎病例可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病原菌。对鼻炎病例和健康带菌的兔可采取血清学方法(凝集法)进行诊断。
五、防治
保持兔舍内空气流通,及时打扫卫生,使舍内臭味减少到最低程度,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应激因素,可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为达到净化目的,可通过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查,及时隔离阳性兔,以及对兔舍、用具等进行消*。此外,兔场应自繁自养,新引进的兔必须隔离1个月,健康者方可混群。
平时加强管理,兔场严禁其他畜禽出入,以杜绝或减少传染来源。对兔群必须经常进行检查,将脓性结膜炎、中耳炎、流鼻涕、打喷嚏、鼻毛潮湿蓬乱的兔及时检出隔离饲养和治疗,最好是淘汰。预防注射疫苗可用本场自制的兔巴氏杆菌灭活苗,每兔肌内或皮下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由于本病有近种菌型,因此,用外源疫苗预防往往不能做到“对型下苗”,导致效果不理想。
治疗可用链霉素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连续5天。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0.1~0.2克口服,连用5天,也可用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长效磺胺等。必要时可将分离到的巴氏杆菌作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