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了一位长期卧床的患者蒲大爷,他因双侧鼻腔持续大量出血,医院。
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经过抢救,鼻腔出血已停止,没有出现肺部感染。控制住蒲大爷的病情之后,发现他鼻中隔偏曲、局部溃疡糜烂,已经不再适合经鼻留置胃管。
如何解决营养供给问题?经过与家属沟通后,急诊科主任艾山木带领团队,在4日完成了急诊科首例PEG手术(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目前手术很成功,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患者术后情况良好
长期卧床突发鼻出血
前天(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艾山木,他介绍了患者的相关情况:“5月25日,我们院收治了一名从外院转入的患者蒲大爷,他在入院前4小时,开始出现双侧鼻腔持续出血,出血量高达ml。医院进行止血处理后,发现仍有活动性出血,医院进行抢救。我们接到患者的时候发现他鼻腔仍在出血,出现了嗜睡状态,嘴唇发紫。”
经过急诊科检查,艾山木发现蒲大爷的鼻血可能流进了肺部,有导致窒息的风险,同时还出现了Ⅰ型呼吸衰竭。于是马上进行了气管插管、吸痰(血痰)、辅助通气、鼻腔填塞压迫止血等抢救治疗手段。
经过抢救治疗之后,蒲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但是他鼻腔出血的隐患没有解决。艾山木告诉记者:“蒲大爷三年前发生脑梗之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次入院前已经接受了数月的鼻饲营养(经鼻留置胃管直接将半流质食物注入胃里)。我们联合耳鼻喉科进行会诊后,发现他鼻腔出血的原因是鼻中隔偏曲、局部溃疡糜烂,已经不再适合在鼻中放置胃管了。”
PEG手术解决营养难题
如果不通过鼻饲补充营养,蒲大爷的身体肯定吃不消,如果继续经口腔留置胃管,蒲大爷肯定更难受,甚至出现咽喉部肿胀、感染等,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其他消化道疾病,如何解决这道难题?艾山木想到了近几年随着微创手术进展出现的新兴造瘘技术——PEG手术。这种手术是在胃镜引导下,通过穿刺,直接从患者腹部打通一个直通胃部的通道,再通过导线引导,将带有固定盘片的造口管穿过胃壁及腹壁,再通过外部固定盘片使导管固定,这样营养的生命通道就建好了。这一微创、安全、快捷的手术,可有效避免开腹手术的相关并发症。
为什么要选择实施新型手术?艾山木表示是病情使然:“蒲大爷今年84岁,是一位高龄患者,大的手术他的身体很难承受。PEG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无需剖腹,对他的身体伤害很小。而且实施了PEG手术之后,可以有效避免长期胃管所致的鼻、咽、喉、食道粘膜的损伤糜烂及出血,降低了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风险,也降低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在将PEG手术的相关情况向蒲大爷的家属介绍之后,他的家属同意实施这项新技术,于是艾山木在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彭鹏的胃镜协助下,于4日实施了急诊科首例PEG手术。手术相当成功,历时十来分钟,就为患者建立了一条新的营养通道,一举解决了患者鼻腔出血、肺部感染和营养供给等三大问题。
▲PEG手术
这些病症都适合PEG手术
在对蒲大爷成功实施了首例PEG手术之后,还有哪些病症也适合这种新技术?艾山木进行了介绍:“首先是口腔及颌面部肿瘤影响吞咽的患者;其次是食管穿孔或食管气管瘘的患者;接着是神经肌肉病变导致吞咽功能异常的患者;最后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脑卒中导致的神经损害,引发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蒲大爷就是属于此类问题。”
艾山木还表示,除了以上对应的病症之外,其他任何需要长期(通常大于6周)非经口营养支持的患者,都可以考虑早期实施PEG手术。且术后还可以参加日常的社交活动,避免了鼻腔插着管子的不安与尴尬。“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PEG手术已成为需要长期(通常大于6周)非经口营养支持病人的首选方法。这种技术为临床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肠内营养治疗手段,降低了胃管相关的风险,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游新闻记者赵映骥文市急救医疗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