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出生后十天开始,那些复杂的、简单的、多元的声音信息通过各个感官进入到儿童的大脑当中,成为儿童语言信息的基础,这标志着儿童语言的起步。
再之后,大脑神经突触的扩张和收缩会带来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但是,语言发展的道路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对成年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发音表达到了小朋友身上之后,可就变得没有那么容易了。
口部肌肉、发音器官、发音意识、表达能力等方面缺一不可,不管哪方面出现问题,孩子的发音一定会受到影响,最终成为咱们经常提到的语言障碍儿童。
想要好好发音,硬件、软件得两手抓
想要发音,首先就得保证发音器官的发育正常。
呼吸器官(如肺部)—喉头声带—声腔(如唇、齿、舌、腭)一起构成了发音的通道。当通道构建完成后,从肺部离开的气流依次通过,最终在排出通道的帮助下从口鼻处离开,这个过程就叫做发音。
但是,假如宝宝的发音器官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生理性的损伤,或者发生了疾病的时候,他们的发音势必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发音不准、咬字不清等。
另一个影响发音的问题其实就是孩子的饮食。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食物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不能三四年如一日的用老套路,比如小朋友可能3岁了,但部分父母仍旧选择让孩子吃一些较为精细、软烂的食物,如粥、米汤等。
科学研究显示,当儿童1岁半后,他们的食谱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变化而改变,比如小朋友这个时候要稍微吃一些偏硬,适宜孩子咀嚼的食物,这可以锻炼孩子口腔的整体配合性。
想要小朋友好好说话,“硬件”能力要保证,“软件”能力也得重视。
所谓硬件,指的就是上面说的发音器官,只要保证发音器官不出现问题,小朋友的说话发音就有了一个“完美的基础”,就算发生语言问题也能及时地纠正过来。
所谓软件,指的就是发音意识、发音能力等后天学到的语言基础,这是支撑每个人说话、表达、交流的核心。
这些问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音不准的“元凶”
1.常见问题之一的大舌头
大舌头,也就是语言病理学中颇为常见的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器官无缺陷、听力智力及发育水平正常,但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发音吐字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舌头之所以出现,主要和儿童的后天教育有关,父母教导发音的方式不对,或言语学习的过程发生问题,就可能发生语言问题,比如发音位置不正确,唇、齿、舌、腭配合错误等。
2.腭裂、隐性腭裂也会影响发音
由软硬腭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缺陷,往往会造成儿童发音、表达、理解,甚至是听力方面的问题。随着孩子开口说话,这类问题容易导致孩子语言表现不佳,从而出现语音不清、鼻音浓重以及气流从鼻腔泄出等特征。
不过隐性腭裂有一点同腭裂不一样,那就是这个问题在初期可能无法被发现,只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才可能会被注意到,所以家长们要多加注意。
3.语言发育迟缓也值得重视
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往往在儿童3-4岁时才被发现或重视,该问题伴有语言意识较差、语言使用能力无/极弱、连续构音能力无、发音总体不清晰等特征,极大影响着孩子的发音表达。
语言发育迟缓对儿童最大的影响在于认知、理解等方面,尽管也可能出现发音不准、说话不清楚等特征,但很多人往往选择先矫正其他方面,后矫正发音。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最佳的选择应该是一齐矫正。
南京中心主任这样说
发音首先是一种主动表达的能力,因此它需要多个方面的作用才能将大脑转化的信号变成逻辑的语言发送出去。语言障碍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这种信息的转化,一方面也挡住了语言发送的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对语言障碍采取语言矫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