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里出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近日,小编收到一条“重口味”求助:
“
娃特别爱抠鼻孔,甚至会吃鼻屎,
怎么办啊?
”
小编想起以前也有家长求助,说自己娃不仅爱吃,还会把鼻屎储存起来或陈(涂)列(抹)在墙上,甚至当礼物送给自己……
小编不搜不知道,一搜发现原来好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习惯: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孩子会爱抠鼻孔、吃鼻屎,作为家长,要制止吗?还是静静地看着他吃……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抓住“源头”↓↓↓
娃为什么会吃鼻屎?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小编尝试整理了以下几种理由,供大家讨论,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如果还有其他理由,欢迎宝爸宝妈们评论区里补充:
纯属好奇
宝宝对这世界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种探索从母胎里就开始了,一直到儿童成长期也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而孩子从1岁前后进入手敏感期,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发动各种感官去探索自己的身体,身上的各种洞洞和凸起更让他们感到好奇。
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使劲拽自己的耳朵,或者在洗澡时抠摸自己的肚脐。
所以他们会在抠鼻子的某个偶然时刻,对鼻子分泌物感兴趣,想搓一搓、尝一尝。
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幼儿期至学龄前。
这个年龄段,正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表现强烈的时期。根据皮亚杰对儿童前运算阶段行为特点的阐述,这一时期的儿童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或行为会引发他人的反应和回复。
(爸爸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
(你有幸被邀请过吗?)
一句话总结,这个阶段的孩子常会因为好奇而吃鼻屎,且不会为此感到不好意思。
因为好吃
有些小朋友曾表示,吃鼻屎真的是因为——好吃……
有小朋友认真地用简单的词语描述鼻屎的味道和口感:
滑动查看
Emmm,总之,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出给孩子准备些健康美味的零食还是很重要的!!
模仿家长
有些娃单纯是看到抠鼻子(吃鼻屎)的大人,自己又模仿起来,于是一家人抠(吃)得不亦乐乎。
因为懒
有些大点的孩子表示抠鼻屎并且吃掉是因为抠完之后懒得再去扔掉,干脆吃掉好了……
吃鼻屎是不是就是异食癖?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吃鼻屎”行为后,大为紧张,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异食癖”?
异食癖是指吃一些奇怪的、人体无法消化的东西,比如墙皮、土块、煤渣、粉笔、塑料、金属、线绳、布片、头发等。
缺锌可能会导致儿童味觉异常,出现异食癖;缺铁严重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异食癖。此外,铅中毒也有可能引发异食癖。
因此,有家长担心吃鼻屎是因为孩子患上“异食癖”,进而担心孩子是否缺乏某种营养。
其实,爱吃鼻屎并不一定是异食癖。异食癖和爱吃鼻屎的孩子有一定的区别,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对比:
向上滑动阅览
异食癖的孩子往往不止吃鼻屎一种东西,还会吃其他异物。
异食癖的孩子往往有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发育迟缓等问题,这可能正是病因所在。
异食癖有可能发生在孩子精神压力大、紧张焦虑的时候,孩子将其视作缓解焦虑的手段。
了解了原因,我们就要回到根本性问题↓↓↓
孩子吃鼻屎,
到底要不要干预呢?
鼻屎是鼻腔黏液和空气中颗粒物的混合,可能还有皮屑、尘螨等,其中不乏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吃下去不卫生,可能引发疾病。
即便如此,家长也不用太焦虑,通常来讲,孩子吃鼻屎这种行为是阶段性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然就不吃啦。
而且相对于吃鼻屎,挖鼻孔更不友好。这话听起来有些自我矛盾,毕竟没有抠就没有吃嘛!
但其实小编想表达的是,单从危害来说,可能挖鼻孔的危害更大一些。
挖鼻孔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患细菌性脑膜炎,轻则发烧头痛,重则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挖个鼻孔而已,怎么会出现这么危险的后果呢?
以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危险三角区包括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等主要面部器官。
除此以外,频繁挖鼻孔还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坏处:
增加肺炎风险:手摩擦鼻子或挖鼻孔可能会传播肺炎球菌。
造成习惯性鼻出血:鼻腔内黏膜非常薄、细致柔弱,很容易挖破流血。
鼻腔越来越脏:手指是从外面送细菌进入鼻孔,鼻屎也会越挖越多,而越多就越想挖,还会陷入恶性循环。
这些小方法,
帮助孩子缓解“挖鼻孔”
挖鼻孔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所以从小引导好孩子不挖鼻孔非常重要,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寓教于乐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看有关鼻屎的绘本和动画片。
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和绘本,告诉孩子挖鼻屎有多不卫生,以及为何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孩子大一点,就可以观看有针对性的科普节目,来让孩子了解危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帮助孩子正确清理鼻孔
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给孩子清理。
生理盐水有杀菌作用。
用医用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用轻轻滚动的方式给孩子清洁鼻腔异物。
用儿童专门的洗鼻器清洗。
一些孩子抠鼻屎只是因为鼻屎太多,或者鼻腔干燥发痒。这时我们可以选用海盐水鼻腔喷剂或者洗鼻器,帮助孩子软化和清理鼻屎,保持鼻腔通透。
最后,我们大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好习惯、做好榜样哦。
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综合自果壳童学馆、科学家庭育儿、育学园等。(声明:“成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