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中医辨证四种类型的表现及调治方法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囊位于右侧肋骨下肝脏的后面,靠近后背,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重要的消化器官。

所谓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大多为良性的一组病变。病理上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大部分胆囊息肉者平时没有感觉,很多是在体检的时候B超查处胆囊息肉,有症状者主要症状一般是上腹部闷痛、胀痛、口苦、肋部疼痛等,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疸、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胆囊息肉最大的危害是有可能癌变,转化为胆囊癌,因此一发现胆囊息肉,医生就会嘱咐你定期B超检查,观察息肉有没有增大,如果大到一定程度会建议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疾病分类

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cm以下。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cm。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cm以下。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cm。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cm。

胆囊息肉的主要病因

胆囊息肉的主要病因一般有胆固醇代谢不良、慢性炎症,好发于饮食不规律者、社会压力过大者、不爱运动者、饮食油腻,经常饮酒者,年龄较高也是诱发本病的因素之一。胆固醇代谢不良:肝脏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出现了紊乱,而胆汁酸作为胆汁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固体成分,其比例大约占85%。胆汁中的总胆汁酸水平降低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时,胆固醇析出,从而明显促进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可使胆囊黏膜增生,突出而形成胆囊炎性息肉。发育异常:本病可能是在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也可能系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致使胆囊腔闭塞所致。

胆囊息肉有哪些典型症状

胆囊息肉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绞痛、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梗阻性*疸,部分患者会存在粘连、内瘘、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还可能会并发胆囊结石、胆囊炎、癌变等。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隐痛,甚至右上肩放射痛,用解痉药可缓解状况。查体时右上腹轻度压痛,常无反跳痛,亦无腹膜炎症状。主要症状有:

慢性胆囊炎:除胆绞痛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症状。急性胆囊炎:有时病情会急剧加重,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和梗阻性*疸的临床表现,尿*尿色加深,全身皮肤、巩膜*染。隐痛:一些胆囊息肉的患者不会出现像胆结石发病时类似胆绞痛的症状,反而症状比较不典型,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多数胆囊息肉患者不了解该症状,就为胆囊癌的发生筑造了有利条件。*疸:可能是由于息肉样赘生物脱落,进入胆总管引起。

胆囊结石:胆固醇沉积,诱发胆囊结石。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胆囊息肉初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如不及时诊治,随着胆囊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诱发胆囊炎。癌变:当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会有癌变的风险,出现疼痛、消化不良、*疸、发热、包块等症状。无症状: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需要提起大家注意的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多数胆囊息肉在癌变中乃至癌变后都无明显症状,在不知不觉中癌变是胆囊息肉的一大特点。

其他症状:一些特殊类型的胆囊息肉,如*色肉芽肿息肉,当炎症侵犯胆囊周围组织,可引起各种形式的粘连、内瘘、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胆囊息肉中医辨证治疗

西医对于胆囊息肉确实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等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进行胆囊切除,而中医对于胆囊息肉有独到的辩证和调治方式。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胆囊息肉属于“胁痛、胆胀、癥瘕、痞块”范畴,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肝胆气滞型:表现:时常口苦、恶心,胸闷、嗳气、舌苔薄白。右胁侧感觉隐痛或胀痛、时轻时重、胃脘胀满感觉消化不良、抑郁或易怒、

成因:本症由情志不调引起,肝失通达、气郁不舒,胆郁不通,肝胆气郁又犯脾胃、胃失受纳、脾失运化、脾胃升降失常。

2、肝胆湿热型:

表现:口苦、咽干、恶心、少食,舌质红、苔*而腻,小便*赤、大便秘结,发作时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明显,按之疼痛加剧。

成因:本症由湿热内蕴,肝胆失于疏泄、肝郁气滞,胆汁不循肠道、胆汁外溢,湿热蕴结于脾胃,故脾胃失于运化、水湿不行,热伤津液,阴液亏耗。

、血瘀内阻型:

表现:舌苔薄*、舌质紫暗有瘀斑,面色晦暗,右肋部刺痛,疼痛位置固定,晚上加重。

成因: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肝气久滞、血行不畅、血瘀则脉络不通,血瘀日久而化热。

4、肝肾阴虚型:

表现:舌体红舌苔少,口干、手足心发热、潮热心烦、盗汗、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右肋部不痛或痛不明显。

成因:劳累、劳神过度或久怒易耗伤阴血,易成阴虚、肝肾精血不足,阴虚则阳亢、内热伤津。

胆囊息肉的饮食原则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不要吃油腻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1、避免饮酒:酒精主要是由体内的肝脏分解和解*,因此,酒精会直接损害肝功能,造成肝胆功能障碍,引起胆汁分泌和排泄过程的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和/或增加和扩大原息肉,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鱼子、动物肝脏、大脑、肠道等。胆汁中的胆固醇增加,胆固醇结石容易形成。植物油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防止胆结石的形成,因此植物油是优选的。油炸、油炸食品最好不要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饪应该尽可能清淡少油,避免油炸和油炸。

、减少纤维素含量高、残留少的饮食,减少胃肠刺激。

4、注意保证维生素供应: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其他维生素B和维生素C在改善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还可以服用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

5、注意烹饪方法: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避免油炸、油炸和其他刺激性强的食物,限制高氮提取物的食物,如肉汤和鸡汤,以减轻肝脏负担。

6、注意保证充足的供热:一般每日以~千焦(~千卡)较为合适。过去提倡的肝炎热疗是不可取的,因为虽然热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会导致脂肪肝和病情恶化,弊大于利。

7、多食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应该纠正,因为高糖饮食,特别是过量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加重胀气,增加体内脂肪的储存,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应该主要通过主食。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任何高脂肪的东西。饮食应该尽可能清淡。

患者可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