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人重度肠梗阻导致部分小肠坏死,命悬一线。由于老人高龄,身体情况较差,手术风险巨大。近期,医院肠梗阻专病中心胃肠痔瘘外科医疗团队通过“介入加手术”的治疗方法,成功让老人重获新生。
今年91岁汪老(化姓)有多年的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病史,年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和直肠部分切除术。一周前,他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半天,随后家人将他送到医院南京路院区治疗。当时,腹部CT检查提示小肠梗阻,局部肠管出血坏死,需要进行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但汪老年纪大,身患多种慢病多年,全身情况较差,手术风险巨大,可能无法耐受手术,术中术后均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然而,若不积极手术,病情进一步加重也可能出现肠坏死、肠破裂,中毒性休克,仍有生命危险。然而,汪老本身也十分惧怕手术。
针对汪老的情况,医院肠梗阻专病中心胃肠痔瘘外科医生详细分析病情,组织科内多次讨论治疗方案,最终制定“介入+手术”的治疗方案,先解决棘手的肠梗阻,再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的小肠。经过医务人员的耐心沟通,汪老和家属接受了治疗方案。
南京路院区肠梗阻专病中心胃肠痔瘘外科医生为患者实施介入下小肠梗阻减压术。
首先,南京路院区肠梗阻专病中心胃肠痔瘘外科医生为汪老实施了介入下的小肠梗阻减压术。在DSA局麻下,医生15分钟内通过鼻部置入了肠梗阻导管,将长达3米的软管一直从鼻腔通到小肠梗阻的部位,进行梗阻肠管球囊扩张、引流留置导管等处理,汪老腹痛、腹胀的症状明显减轻。时间就是生命,紧接着,医院普外科学科带头人龚建平教授及胃肠外科专家团队为汪老实施了手术。术中,探查腹部发现有长约70~80cm的中段小肠发黑、坏死,系膜顺时针扭转度成角、完全闭塞,近端小肠扩张、水肿明显,远端回肠空虚,粘连于后腹膜、右侧侧腹膜。龚建平教授及团队先松解粘连后,将扭转的小肠复位,最后顺利切除了坏死的小肠。汪老转危为安,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情况良好。
胃肠痔瘘外科主任王辉介绍,有疝气、胃肠道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胃肠道的患者,有过腹部手术史或腹部有疤痕的患者,有克罗恩病、结肠憩室炎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肠梗阻。肠梗阻导管介入技术有别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是一种用于术前各种梗阻、术后粘连梗阻、晚期癌症梗阻等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法。肠梗阻导管又称小肠减压管,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能够迅速减压和缓解病情,介入配合手术,为紧急手术赢得了时间,肠道堵塞后,近段肠管高度扩张,继而肠壁出现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肠道里的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到腹腔里和血管内,最终会因“肠休克,肠坏死”,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及早解除近段肠梗阻内的气体、肠液和积液非常关键。
专家提醒,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但不能忽视。经常便秘的患者体内容易形成较大的粪石,有可能堵塞管腔引发肠梗阻,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可危及生命。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多因缺乏运动,胃肠蠕动功能变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通讯员马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