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汝州唤醒美食巧媳妇手擀面良心用好料 [复制链接]

1#
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1/b8rhf4n.html

编者按:

随着德安杰参与策划的“汝瓷知己汝州等你”城市品牌的快速推行,汝州市正在成为人们谈论城市品牌时经常提及的名字。天青色的汝瓷,是汝州文化的传承,也是重要的中国符号之一。在汝州,有着“国宝”美誉的汝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美食美器的追求自古有之。在中共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汝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德安杰参与策划的旅游美食图书《在汝州唤醒美食》即将在中国旅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与读者见面。现在,我们把书中的部分故事连载出来,用文字的形式与旅游和美食爱好者开始一次对汝州美食文化溯源之旅。今天我们走进一家面馆,在一碗手擀面里探访汝州的“巧媳妇”。

正文:

在每个汝州人记忆中,每天放学飞奔回家最有盼头的是吃一碗妈妈刚刚做出来的手擀面。面条的劲道仍残留着妈妈手心的温度,一筷面条一勺面汤下肚,温暖而幸福。

对汝州人来说,一碗手擀面的美味与否是检验一个主妇是否合格的标准!

在汝州,几乎每个家庭妇女都会做手擀面,这体现了一个女人勤俭持家的能力。女人们擀面是谨慎的,也是隆重的。于汝州主妇而言,擀面不是机械的劳动,而是智慧与灵性。

每个汝州妈妈都有一个擀面杖,还有个很大很大的面板,那是专门擀面条用的。当时每个人都觉着自己妈妈做的手擀面是天下最好的美食,但是好吃却费时费力的手擀面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你有多久没吃妈妈做的手擀面了?你是否还记得记忆中妈妈的味道?

汝州人记忆中妈妈的味道

怀揣着对汝州妈妈味道的追忆。经过多方推荐,我们寻访团队来到朝阳西路号汝州市文旅美食地标——巧媳妇手擀面馆。

早上十点,面馆还未来客,凳椅还未苏醒停躺在桌面上。大堂门口两位年轻阿姨忙着收拾刚从菜市场进来的新鲜蔬菜;后厨案板上两位年级稍大点阿姨一人一面,一位负责擀红薯面皮,另一位负责擀白面面皮;灶台前一老一少正井然有序地安排切菜、烧水、煮面……

巧媳妇手擀面馆繁忙的一天又将开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有序和谐。一大清早这一首自然美好的交响乐背后指挥手就是我们的“巧媳妇”——李亚婷。

“巧”本义指高超的技巧。《孟子·离娄上》曾记载“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里的“巧”字引申为灵巧、工巧、精致、美妙和擅长之意。

初见李姐之时,就觉得“巧”这一词用在李姐身上极为恰当。

李姐看起来年纪不大,长得清瘦精致、小巧玲珑。由于初次见面显得些许羞涩,但仍极有耐心给我们介绍面馆的发展历程。

一家面馆坚持传统的初心

李姐和大多老板开店的初心不同。李姐年少时特别喜欢吃面条,经常在外面小摊上觅食,后来觉得小摊上食物不卫生就突发奇想开了一家面馆。从小吃妈妈手擀面长大的李姐为了延续妈妈的味道,让汝州人回乡有一处可以追溯到家的地方,于是就开了一家只属于汝州人的手擀面馆。

李姐一面跟我们聊着,一面准备下面食材。在李姐看来一碗面的好吃程度除了面条自擀外,其配料也得纯手工制作,不仅安全而且味道还好。

只见李姐徒手搬来一个两斤多重的大蒜臼,放入几十颗剥好的蒜粒,拿起蒜锤双手抬起就开始捣蒜,约十五分钟后捣好装盘倒入纯净水稀释成蒜汁。又用同样手势力度捣好一颗颗精选辣椒后成为每位食客必加的“巧媳妇牌独门辣椒酱”。

李姐站在调料桌前一左一右手拿两只大勺分别在装有蒜汁和姜汁两只大盘中加水搅拌,使水分子与蒜、姜颗粒充分接触混合。一则充分搅匀调料颗粒,二则分解降低蒜姜刺激性气味,满足绝大多数食客的接受水平。

两碗料汁在李姐手中运筹得当,一顺一逆勺随手动,水随勺动,又似手随勺动,勺随水动。真真切切打出两幅八卦太极图,却一滴未撒一滴未落,这极为考验人的心境与功底。

一碗面中蕴含的乾坤人生

捣好配料,李姐来到后厨面板前开始和面,想要给我们露一手她家的招牌面——红薯手擀面。

李姐强调道她家食材在汝州乡村农户有专属的红薯、小麦、辣椒生产加工基地,原生态种植、纯手工制作。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手擀面经典做法,还原出传统老味道。

从前小麦少,人们经常食用红薯手擀面。汝州老人说,过去来客人做的手擀面条,总有两种颜色。

一种地瓜面做的,黑黑的;一种小麦面做的,白白的。喝罢酒后,上来浇了一样卤汤的面,但是客人碗里是白面,自家人碗里是黑地瓜面,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所以在吃面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搅拌,得从碗底掏着吃,卤汤中的菜一直到最后才吃,免得让客人看见大家都尴尬。

“软面饺子硬面汤”。做手擀面的面团要和得硬一些,做出来的面条才好吃。盐是面之骨,要想让手擀面吃起来有筋骨,事先得在和面水里加一小勺盐,直到面团被揉碾的韧性十足方可开擀。李姐一边和面一边和我讲解着擀面的要领。

和好面后,李姐拿起一只擀面杖把面团卷在上面,用力往前反复推擀成面饼,面饼在擀面杖下翻滚,由厚到薄,来回翻腾,最后就成为一块又大又圆的薄面饼。李姐说擀的越圆越好,最终铺满整个案板,薄近一张纸,圆如一轮月。

汝州人和面评判标准关键是看手光、盆光、案光这“三光”,在一定程度上,厨房“三光”判断了一位主妇的利索程度。

而擀面的过程更像是汝州人对土地与食物的报答仪式。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到这块厚薄匀称的大饼被拎起来折叠整齐三层后。李姐右手执刀,左手食指盖压在面饼上,刀口抵在指甲前,手指向后退,刀往前快速切着走。根据个人口味切得宽一些或是窄一些,一根根儿面条就横空出世了。

面条的粗细长短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刀工,刀工好的切出来的面条又细又长又均匀,刀功差一点的切出来的面条往往粗细不均,长短不一。切好面条后,及时均匀地撒上一层面粉,以防面条在下锅前粘连在一起。这时手擀面才算大功告成。

切好面条,水也沸了,将面条下入开水中,沸腾后几分钟即可捞出,在凉水中过一遍装碗。同时加入过水时令青菜浇在面条表面,食客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蒜汁、辣酱。

最后加入汝州农村传统配料猪油,它才是整碗面的灵魂点睛之笔。在微量的特殊蛋白质和甘油酯的分解产物中,诱发出面条独特的植物香甜。动物性脂肪酸在热汤的裹挟中融化分解,渗透到每一粒谷物分子中,跳跃在每一片蔬菜瓜果表面。

挑起一口,猪油的气味分子从口腔扩散到鼻腔后端,后置嗅觉结合味觉体验,美好的事情就这样如期发生了。

这是家的味道,这是让每一个汝州人口角噙香的喜悦符号。

每一碗面都有它独有的味道,因为它给你带来的每一口故事和回忆只有你知道!

手擀面做法:

食材:红薯面粉、白面粉、应季蔬菜、自制辣椒酱、猪油、蒜汁、姜汁等配料

做法:运用原生态面粉和配料食材,坚持纯手工擀面工艺,坚持现磨配料。从选材-揉面-擀面-煮面浇汁,每一步都秉承传统做法,蕴含着对顾客的真心。

特点:汤汁鲜美,筋道富有弹性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德安杰环球顾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