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搞笑诺贝尔奖在朋友圈刷屏了:果蝇泡红酒,邮票缠丁丁……一改科研在公众眼中严肃、高深、无趣的刻板印象。原来科研也可以很搞笑,科学家也可以很调皮。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研究。
图片来源:创客贴
让细胞「吸」PM2.5
前些年,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地都是关于PM2.5的报道,那么PM2.5到底有多可怕?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我们楼下的一个实验室决定让肺上皮细胞见识见识PM2.5的「脾气」。
不过PM2.5真的不好收集,负责该课题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天赋,在软磨硬泡下,终于让材料学院的同学帮忙合成了一堆类似PM2.5的二氧化硅颗粒(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沙子)。
他发现,PM2.5模拟颗粒竟然可以被细胞主动吸收进去,然后被傻傻分不清的溶酶体摄取。由于不能分解PM2.5模拟颗粒,溶酶体最后一般会因为「吃」得太多而肿胀破裂,最后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并且,直径越小的颗粒越容易进入细胞。看来不仅PM2.5有害,PM1.5、PM0.5的危害其实更大。
图片来源: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