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长同行以色列第五日我眼中的悲情巴勒 [复制链接]

1#

“我重复,直到让你们明白,你所看到的都是假象,除了婴儿那湛清明亮的天使般的眼神”,他说道。

文前:

年我第一次到JERICHO,这座正如其英文含义(浩劫余生)的城市,中文称其“杰里科”,或者“耶利哥”也好,一闻其名都不禁让人正色和轻声。

10月那天上午,我们走入路边加油站的工艺品商店,周哥的孩子一回身,“啪啦”,碰掉了一只杯子。我心里一紧,刚刚导游小乔还特别叮嘱到了巴勒斯坦人的管辖区,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原因没提但我们大概“懂”。现在虽是不小心但毕竟损坏了人家的东西,些许惶恐中赶紧道歉和做赔偿。

哪知老板急忙忙的走过来,俯下身,细细关切的问,“孩子,你没事吧?”就这一句使我们大出意外,甚至有些感动了。“没事就好了,碎只杯子没关系,不用赔,不要赔......”

一直记着这个故事。是啊,谁才是可怕的魔*呢?巴勒斯坦人不是,心魔最是。

今天上午结束了在约旦河边的耶稣受洗地参观,我们乘坐缆车登上杰里科的“试探山(MountofTemptation)”。路上遇到几位巴勒斯坦人,也与前后陪同我们三小时的当地导游有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沟通,再与一本书勾连,则对他们的印象又增加几分。

最近手上的书,是执拗的断断续续苦读着的《最后的天空之后(AfterthelastSky)》。几次与梁老师谈到此书内容,以及他的文字作者爱德华·W·萨义德。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该飞向何方?

——马哈茂德·达维什(MahmoudDarwish)

书看得我很沉重。它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角度,转换得辛苦。

多漂亮的小小鲜肉,让团友们的镜头迅速围拢地过来

妈妈的皮肤也真好,是常用死海黑泥制成的护肤品?

酷酷的娃儿,不喜不怯;莫名的一阵心悸

如今的巴勒斯坦人和他们的故事,微妙地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秦朝的新闻联播也久未添油加醋。无论是因为被暴力隔离或驱逐,还是他们成为某次恐怖事件的主角,总之声音淡去。

本来就没有存在感的人们,也许更难腾挪出自己的心理“存在”空间。

梁老师讲到,哈马医院对以色列*队和居民区发动袭击,以方坚决回击,最终亦采取了轰医院的方式进行强力报复,造成极其严重的非人道的对儿童学生和普通民众的伤害。

哈马斯为什么这么做?这个世界都很清楚,一个悖论的恶性循环;或者是说他们为了争取更大的民族权力直至消灭全世界犹太人,或者是说莫名却清晰地陷入了“如果没有持续的行动他们将被世界遗忘”的存在(“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