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启建我在平遥古城接待湖南客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我退休前所在的公司----迪爱生太原油墨有限公司,即位于东岗路的太原油墨厂,成立于建国前夕,从最早为人民日报生产胶印轮转新闻油墨开始,经过后来几十年的发展以及合资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轮转油墨生产基地,书刊和报纸印刷用户遍及全国各地。

我于上世纪末开始负责公司在湖南地区的销售,一直干到退休。十六年的业务生涯,我依托公司良好的品牌信誉,对湖南这块“惟楚有才”的人杰和地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也把山西人民的朴实热情带给了三湘大地。

湖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书刊印刷方面尤以湖南新华印刷集团为行业翘楚。

在全国印刷百强中名列第二十九位的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本世纪初迁到长沙望城新址,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我公司在年为其安装了集中供墨系统,也就在那年,新华集团全部使用了太原油墨厂的孔雀牌书刊轮转油墨,强强联合的两家公司的业务互信在几十年的基础上也急速升温。

年5月,四年一度的国际印刷展览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印刷盛会,参展人数众多,新华集团也计划派出强大的阵容去北京参展。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

得知消息,我即刻拜见新华集团董事长,希望能利用北京展会的间隙,派与会人员绕道去太原油墨厂参观,进行交流。董事长当即回复我,“时间不允许,下次吧,我们印刷任务繁忙,正是承印秋季教科书的高峰阶段,四十几台胶印轮转机昼夜不停。这次去北京参加展会我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派这么多人去,他们都是生产和业务的骨干,必须熟悉国际印刷的新动向。也正是因为生产任务紧,才不允许乘坐飞机和火车,十四个人驾两部车,明天一早就动身,参观完展会立即往回赶。”

一听到这里,我接上董事长的话茬说,“那更好啊!太原到北京的高速路,开车五个小时就到了。我们两家公司业务往来如此密切,有深度有广度,希望贵集团对我们的产品从进货筛选到成品出炉等程序有一个了解,我们也希望得知在印刷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只要有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交流。再说,从太原到长沙的公路里程可能比从北京到长沙还略微短一些,回程会更便捷。”

●在公司扫雪

董事长一直在认真听我说话,听到这里他一愣,似乎从我对里程都这么熟悉当中看出了我的真心与恳切。他带着微笑说,“这样吧,老杨,我们商量一下答复你好吗?”

其实,里程的长短我也是情急之中根据推算而表述出来的,以此作为一个征得对方同意的砝码。事后我从网上紧急查阅了一下,确实是稍近一些。

当天下午,我就得知新华集团已同意一行人去太原的消息。再次见到董事长时,他特意叮嘱我,“老杨,他们从北京参观完展会后,开车去太原参观交流一天,第二天立即返回,不可耽搁!”

第二天,我从长沙飞回太原。

面对这样一个印刷盛会,公司领导和生产技术骨干也悉数去北京参加,我公司在大会上还设有一个展台。得知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一批重要客人来公司参观,公司领导临行前作了安排。

早晨六点,我接到客人已从北京出发的电话。几小时后,我和司机师傅到太旧高速路口恭候。他们确实很快,两辆别克商务车载着十四个人,每个人都是司机,五个小时的工夫就到了。看着往日都比较熟悉的用户,我下车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然后,我们引领着两辆车,下了高速,直接驶往太原油墨厂。

●与湖南客人在西夏王陵

在厂里,一行人先后参观了生产车间和原料车间,又参观了技术研发大楼,技术部高部长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油墨的原材料及生成和熟化过程。客人们正值年富力强,是多年从事印刷生产的行家里手,整个参观过程中兴趣浓厚,不时地提出一些印刷中产品使用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参观后,他们在公司院里走了一圈,对公司花园式的工厂和现代化的管理赞不绝口。

我知道客人一行任务紧迫,第二天就要驱车返回湖南长沙。工作任务完成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由热情敦厚的山西人民尽一下地主之谊了。山西的名胜古迹太多了,五台山、云冈石窟、阎府故居等他们不可能去,明天就要返程,那就去太原市周边的地方看一下吧。

我们先去了晋祠。为节省时间,司机高师傅把车直接开到了晋祠博物馆门前的停车场。虽然晋祠很大,古迹对他们很吸引,但也是在快速走动中走马观花,出来时已经快一点了。

上了车,我们直接驶往乔家大院。山西这个古老的大院文化,因乔致庸发家而闻名,又因拍了一部“乔家大院”的电视剧而名扬四海,游客如云。我们先在乔家的饭馆简单地吃了饭,然后去游览大院。虽然这些客人看得、听得都还算仔细,但此行他们出来是带着任务来,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有一摊子割舍不下的工作,全然没有像普通游客那样悠哉悠哉的心情。

乔家大院出来后,紧接着驶向平遥古城。看着他们一个个略有疲态,又有着用有限的时间放松一下的心情,我琢磨着,下午游览完平遥后,应该让他们好好地放松一下,以便明天上午神采奕奕地驾车回长沙,奔赴工作岗位。

●在平遥古城

我们在平遥民居大院住下后,我先订了饭,就在院中间摆两桌,然后一起去逛古城墙,看票号。

游览回来后,已是七八点钟,大家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用餐,奔波了整整一天,沉甸甸的屁股总算是有了安放之处。这个时候,酒,对每个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精神和身体抚慰。

来了山西,汾酒必喝。酒桌上的节奏是流畅的,欢快的,这源于汾酒那来势并不猛烈,细密入微进口绵软的性子。每个人面含着辛劳之后的开心的笑容,胳臂抬起,端着杯子相互致意,目光里满含着对蓬勃事业的信心,对美丽生活的憧憬。

十四位客人都是新华集团关键部门的领导和骨干,来自技术发展部、精品印务、胶印车间、轮印车间、彩印车间、装订车间、发行部等。平时都忙,在一起聚会也不太容易,大家就相互敬酒。疲惫了好几天,每个人都很能喝,也都说汾酒好喝。看着他们高兴,我自然也很高兴。一会儿每个客人都举杯敬我,我也转着圈儿敬大家,也不记得喝了多少酒,每个人都红光满面,谈吐间激情迸发。

饭后,大家去逛明清一条街。夜晚的平遥古城依旧很热闹,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可吸引眼球的东西太多了,但这一帮以做事为主业的湖南男人,终究小资情调不高,完全脱离了风花月夜,只是走马观花地快步走了一路,仿佛出来就是遛弯,就是为了解酒。走到街尽头的时候,看着大家都有回的意思,我们就往回返。

我跟在后面,看着他们一路摇头晃脑地边走边说,偶尔插一两句话。我的身体也有些摇摆,感觉说话的时候舌头短了,嘴张不大,像是外面套了个箍,声音出来是哝哝嘟嘟的,话沒说完又缩回去了。平时在家里,这个时候早就钻被窝了,可是现在,我必须打起精神,和他们步调一致。我知道,湖南人的夜生活丰富,晚上十一二点正是刚刚出家门的时候,不像我们山西人,天黑了就熄灯睡觉。这么多朋友来一次不容易,他们能聚在一起出门更是难得,明天他们就要离开山西,我不能拂了大家的兴致。

回到客栈后,院里其他客人的房间几乎都熄了灯或准备就寝。我看他们丝毫没有困意,也是因为搞印刷长期值夜班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就提议我们再喝些酒,也算是吃宵夜吧。好几个人说还是喝啤酒吧。

我们尽量压低着声音,但还是抵挡不住喝酒热闹的气氛。这些客人平时也是些工作狂,一边喝酒还在谈工作,似乎酒是谈论工作的葱花佐料。看着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我也很高兴,又插不进去话,只能端起杯来敬酒,和大家碰杯。但此时,我的酒劲儿和困意滚滚袭来,屁股像是不愿和凳子配合,上身明显有些晃荡,好在热情谈论的客人们尚未发觉。

尽管如此,我头脑还是清楚,这时可不能掉链子,我狠劲地掐一下自己的大腿,疼得咧了一下嘴,可一松开手,身体继续摇摆,此时我有些恨自己不争气,不能熬夜。干脆,一只手就搁在腿上一直掐着不放。

有了疼痛,状态稍好一些。我胳膊高举着和大家碰杯,口里喊着干杯,鼻腔里却响起了鼾声,高亢的鼾声把刚进入迷糊状态的我惊醒,好在隆隆的鼾声在前,浓浓的困意殿后,机密后立刻精神,重现辉煌似的和大家继续碰杯。这时有的人劝我,杨经理,你回屋休息吧!我已经清醒了,坐直了身子,听大家继续聊,继续碰杯。

我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和大家一起撤离桌子,已经很晚了,夜风习习吹来,还有几个人在边喝边聊。第二天听服务员说,别的房间的客人到前台提意见了,说那帮湖南人太能闹腾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一行人驱车回到公司,客人们换上自己的车,驶离太原回长沙。

几天后我返回长沙。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在太原接待新华集团的客户竟有着如此的轰动效应。新华集团的人见了我,不管熟悉不熟悉的都对我频频点头,面含微笑,来过太原的把我搂住,像是多年不见的亲兄弟似的,就连集团辜总都亲热地说,“好你个老杨啊,你们太原油墨厂太客气了!听说你一边和兄弟们碰杯,还一边睡觉,是不是啊?”

其实我心里明白,我只是利用这次机会,适时地表现了山西人民的淳朴热情,大家给我较高的赞誉,因为我身后依托的是公司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客户至上的服务态度。

同时我也深刻地领会了湖南人做事的步调一致,搞事搞得起,喝酒喝得赢的直爽性格。

与新华业务十几年,我结交了一帮很好的用户朋友,如先彦兄弟、振华兄弟、亚强兄弟等等。

☆☆☆☆

年,我在平遥古城接待了一批湖南女客人,确切地说,是几位堂客。

这几位湖南美女,有公司职员,也有用户家属,之前我们已经游览了五台山、阎锡山故居等地,回到太原,正是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之日。

那天下午,我们到了平遥,先安排住在民居大院的里院,一进院子,几个女人就捂着嘴巴惊呼起来。

客栈结合明清古建筑设计风格,融合当地民俗建筑的木雕、石雕、彩绘等元素,再配以古色古香的砖、雕、壁、瓦,古朴精伦的床、椅、柜,将古城文化与客栈,完美地融为一体。客栈由大小两个独立又相连的院落组成,体现了中国北方古民居的精美特色。院落中门显示聚财,元宝石显示招财,再加上淡雅如画的盆景,使得院落别有一番风味。

●在昔阳县大寨村

八个美女分住两个正房,两个厢房,房间的设施一应俱全。让她们惊讶不已的是房间里的高级土炕,仿佛进了皇宫,就要在皇上的龙床上枕卧而眠,激动地声音都变得嗲兮兮的,走路身子摇曳着。

因为奥运开幕式这个特殊的日子,古城里的游客不是很多。我们先坐游览车到城墙脚下,登临而上。

在明清一条街,几个美女们见到什么都稀罕,大呼小叫的,秀口大张,红红的舌头抵着下嘴唇。有两个美女看到街头出租的连体自行车,有两人的,还有三人的,花花绿绿的,她们驻足好一会儿,我们都走了好远,扭头才发现她们在后面试骑,两人坐在座位上,蹬踏时不会一起用力,前面把舵的也不熟练,摇摇晃晃地走不成一条直线,面部呈现着惊慌失措以及在大庭广众面前的憨态可掬。但看那俩人脸上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长长的车身挡在了路中央,一位客人说,“算了吧,晚上还要看开幕式,明天再骑吧!”

回到房间已是快七点,青一色的美女队伍不在喝酒吃饭上浪费时间。吃完饭,八点以前我们回到了各自的房间,整个大院里也安静了下来。

此时,平遥古城不同于往日的喧闹,一片寂静,万人空巷,看似安静的外表,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摇曳激荡,等待着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第29届奥运会拉开了序幕,我和高师傅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惬意地享受着分分秒秒,看着各个国家的入场仪式。

毕竟是带着客人来到平遥,虽然两眼紧盯着电视屏幕,但心里还是不如在家里踏实,不时地坐起来看看窗外,每个房间的灯都亮着,从开着的窗子里传出了开幕式播音员的声音。

可能是太安静了,我有些不习惯。我下了地,来到了院子里。满天繁星与院里的灯光交相辉映。我慢慢地走出院子,整个平遥城里街道空无一人,每个大院院门的灯光柱摇曳着,闪烁着。我向前走了几步,站在街当中,一个人都看不到,只有院门口停放着平时拉游客的游览车。

踅转身来,我回到院里,站在房间门口望着几位客人的房间,里面传来电视声和美女的嬉笑声,我回了自己的房间继续看电视。

夜里快12点时,开幕式仍在进行,突然我想出去走一走。平时这个时候,有的客人会提出吃宵夜,今天不会有。我想出去感受一下这安静的奥运夜晚。

我走出门口,迈步走下台阶,正在此时,一辆连体自行车从马路中间疾驶而过,犹如甩过去一阵风。我看到前面是一个女的,后面还并列着两个女的,正在奋力地蹬着车子,身体和头不停地前后摇摆,嘴里还在急切地嘟囔着什么,又像祷念似的那么整齐有序,听着声音里充满了哀愁,好像在哭诉。我好生奇怪,这是谁大半夜的还有这样的兴致,可听那悠长的声音里有着如泣如诉的歌喉,她们在哭什么呢?找不到住处了?

我突然想起几个美女下午在街上对连体自行车的迷恋,想到这儿,我一下子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地就冲着远处的自行车高声喊起来,我也不知该喊谁,就使劲地“哎”一声,声音尖而细长,还略带着沙哑,在平遥古城里划破了夜空。

只是,车已远去,越来越淡的车影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

我转身跑回院子里,敲正房的门,美女刘芸出来了,“老杨,怎么了?”

我看到左侧的房门锁着,问她,“丁美女她们是不是骑自行车去了?”

“是呢。八点多就出去了,还有那个房间的韩湘,到现在也没回来,手机也没拿。”

我拨通了丁丽的电话,却从锁着的门缝里传出了唱声。

我明白了,她们三个人出去都没拿手机,刚才过去的那辆车上一定就是她们。

●在五台山

三四个小时了,这几个女人恐怕在平遥城里都绕了好几个圈了。

这时高师傅说,我们也别找了,她们一定是不知自己住在哪个客栈,也不知问谁,就满城瞎转呢,城里一个人都见不到。我们还是在门口站着等她们吧!

我们几个站在了大街的中央,向两头张望着,同时也在担心,她们已经骑了好几个小时,要是蹬不动可怎么办呢?

半夜一点多钟,一辆连体自行车从平遥城南驶过来,摇摇晃晃地走不成一条直线,好像蹬车的人睡着了似的。还没到跟前,我们就听到了传来的哭声。这时,刘芸就喊丁丽的名字,丁丽正在前面的座位上扶着车把,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她用一声尖细而悠长的哭声回答。我们向前跑过去迎接她们,车停下了,几个堂客抱在一起,哭声和笑声响彻平遥的夜空。

从车上下来,她们像是散了身架,被几个女人搀扶着走进了院子,哭哭啼啼地进了房间。一会儿,房间里哭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接着就是女人们鸟儿一般的叽喳声。

第二天早晨,我们起来吃早餐,她们三人还在房间睡着,叫不应。

多年以后,我在长沙见到她们,提起这件事,还是又想哭,又想笑。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作者其它作品:

杨启建:小学老师路秀珍

道不尽的馒头巷:讨吃的,要饭的

杨启建:找工作

那年月,钟楼街的小偷儿

杨启建:白发

家事

杨启建:在岳父的最后日子里

家事丨杨启建:父亲的退休生活

杨启建:年,我参加铁路工作

杨启建:工友的故事

杨启建:插队忆事——我在郑村背砖

杨启建:插队忆事——有那么姐儿俩

杨启建:父亲的“文革”时代

杨启建:抗疫读书

家在太原

杨启建:道不尽的馒头巷——巧手兄长

校园往事

杨启建:年,我参加太原市小升初考试

家在太原

杨启建:西米市的老豆腐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百姓送礼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掏大粪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九号院人家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九号院的餐桌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我家的表舅数得清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早年的小动物

家在太原

道不尽的馒头巷——70年代的爱情

家在太原

馒头巷旧事

家在太原

馒头巷的扁担情缘

家在太原

难以忘怀的馒头巷

家在太原

杨启建:西米市菜铺子

山西忆旧:杨启建:年,我为居委会外调

杨启建:那年,表哥初来太原

杨启建:冬日记忆

杨启建:我的姑姑杨克桢

杨启建:插队记事

山西忆旧:绿皮火车漫忆

家在太原:西羊市澡堂

家在太原:南清真饭店

邂逅名人

杨启建:伙计

面案

姥爷的葬礼

太原“文革”记忆偶拾

我的那些回民小学班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