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长必读丨让熊孩子们远离意外伤害的暑期安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南极洲冰川融化速度比40年前快约5倍,此前认为比较稳定的东南极洲冰川也在大量融化。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航拍图片、卫星测量和计算机模型,分析了南极洲冰川自年以来的融化情况,结果发现,融冰速度近些年来急剧加快。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自年以来,南极洲的冰以每年亿吨的速度损失;20世纪80年代,这一速度为每年亿吨。

另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截至1月1日,南极洲大陆周围有万平方英里(约万平方千米)的海冰,这是自年有记录以来1月份最小的面积。今年南极海冰的范围低得惊人,不仅在罗斯冰架附近,而且在整个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啊啊啊,南极海冰减少了那么多,是和全球变暖有关吗?为什么观观并没有觉得北京变暖,南方的小伙伴也在哀嚎靠一身正气取暖,网上关于南方冷还是北方的冷争吵还是很热闹……

入冬以来,“忘穿秋裤”比“望穿秋水”更能引发共鸣。但此刻居然看到南极海冰减少的新闻。这个世界怎么了,到底南极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难道不冷了吗?!求知欲爆棚的观观要找身在南极的自堃记者聊聊——

观观问我南极有多冷,我却只想告诉你南极有多热。

现在是南极夏季,处于极昼期间,1月10日的中山站白天最高温度可达零上4℃~5℃。穿着企鹅服干活,保证你体内“蒸桑拿”。

1月10日的中山站。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到了南极就是“冰海水暖海豹知”,下图是中山站附近海冰上的海豹,可以看到它已经在“服装换季”了,褪去了冬日的厚毛,留起了“短寸”。

不光海豹觉得热,就连在中山站附近的内陆出发基地干活的队员也觉得热!下图驾驶雪地摩托的队员将企鹅服脱掉了一半,穿短袖上衣才配得上南极的夏天!

下图是中山站堆放货物的广场,可以看到积雪已经融化成雪水,像一条条小溪在裸露的地面上流淌。

所以,南极中山站的夏天,真的不冷!欢迎身在北京寒潮中的同事们赶快来南极度夏。

不过,内陆出发基地夜间的温度还是很低的,零下15℃左右。有队员发现刚刚运上去两天的盒装牛奶,再打开饮用时里面已经冻成了“奶冰”。

南极鲜奶冰激凌要不要了解一下?反正记者嚼了一块——奶味没有,冰味十足。

自堃记者是把南极当三亚了吗,还邀请大家去度夏!为了佐证他“南极夏天不冷”的说法,他也是够拼的,还写了一段南极版“动物世界”——

南极夏季繁殖季

南极的夏季到了,大雪原上的生命也迎来了繁殖的季节~

12月中山站白天最高温度已到零上5℃,站区附近的海冰开始融化,海豹也经常出没在冰裂缝附近,暖暖地晒着日光浴。

下图是中山站的后山是一处鸟类繁殖地,洁白的雪鹱常常在这里比翼双飞,有的已经开始孵化爱情的结晶。

中山站后山也是另一种中山站常见鸟类——*蹼洋海燕的繁殖地,这种鸟也被称为威尔逊风暴海燕。据34次南极考察越冬队员妙星介绍,下图是两只在去年繁殖期间死去的风暴海燕,它们的尸体在极夜中保(冷)留(藏)了下来,其中一具尸体旁还有一枚未孵化的卵,昭显出南极自然环境的严酷。

下图是一只正在巢区附近活动的风暴海燕,它不久也将开始孵化新的生命。愿这些美好的生灵在南极生生不息!

感谢*老师,不,感谢王自堃记者的介绍。观观简直想对他说:“我谢谢你。”

因为,自堃记者又发来一段证明南极没有东北冷的视频——

好吧,观观之前看过在东北泼水成冰的照片,都是这个样子的——

没想到被现实啪啪打脸,但作为一只杠精,观观还是不服气——观观要说,自堃作为一位没在南极越冬也没到达南极内陆的记者,不足以谈南极有多冷。

现在,有请32次队中山站越冬队员强海飞讲述中山站的冬天有多冷——

中山站冬天的冷

南极的寒冷是“双重”的冷,气温低和风大,所以南极是寒极,也是风极。

中山站冬天的温度最低可以达到零下40℃,而风力最大也超过每秒40米。冬天风多,有一半天气在刮风,风会带走人体热量,直接导致体感温度下降超过5℃。最冷的天是那种极夜时候的“晴天”,看不到太阳,天上没有云,刮着小风,人走在外边真正在体验什么是沁心刺骨的冷。

队员都会尽量减少出门,如果出门提前做好防护是必须的。但出去不过5分钟,脸上裸露的皮肤就麻木了,感觉说话时嘴也不听使唤了。呼吸的气流很快会在面罩上结霜,向上的水汽凝结在眼睫毛上,眼睛稍微一眨巴,上下睫毛就粘连在一起了,扯的眼皮疼。虽然如此,但又得不停的眨眼,不然感觉眼球冰凉,眼睛里的泪水都会冻住。鼻腔里吸入冷气,也会迅速结冰,鼻毛被冻住,稍微动一下,也是被拉扯的生疼。

因此,尽管冬季的中山站经常有绚丽的极光出现,我们也不经常出去拍照。大风低温让人在室外待不住,而拍摄极光通常需要保持一个姿势几分钟不动……

极光下的中山站六角楼。穆连庆摄

接下来有请29次队昆仑站队员高悦讲述南极之巅有多冷——

昆仑站的冷

南极是地球最干燥、最寒冷之地,是当之无愧的“寒极”。年7月,科考队员在俄罗斯沃斯托科考站测得温度为零下89.2℃,刷新了全球历史最低温记录。

坐落于南极冰穹A的中国南极昆仑站是我国最冷的科考站,海拔近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0℃。在那里,没有憨态可掬的企鹅,没有雄伟壮丽的冰山,只有低温酷寒、高原缺氧。

科考队员到底是怎么样抵御这样的极寒天气?他们平时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有自己抵御严寒的法宝和武器。零下30多摄氏度是昆仑站夏季常见的气温,站里深冰芯钻探房的温度比站区还要低上10℃~20℃。为了防寒,队员进行科考作业时经常要贴许多暖宝,又穿上连体防寒服,可没过多会儿,全身就像被冰镇一般。有时拿起相机拍照,仅仅几分钟,相机就被冻出了故障,明明充满的电池,却因为低温显示没电了。昆仑站里流行一句玩笑话:“如果你冻得受不了,就到外边零下30℃的地方暖和、暖和”。

在南极内陆考察,用水成了一大难题。由于温度太低,别说不方便携带很多水进内陆,即使带水过去也会冻成冰。

因此,队员们所有的生活用水都是用冰雪烧成。挖雪烧水,听起来诗情画意,但这活儿并不轻松,往往费了半天的劲儿,挖了很大一桶雪,化成的水刚刚够喝。因此,在南极内陆,队员们洗个脸都很奢侈。只有在春节,多烧一些水,大家洗个头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自己。因此,昆仑站留下一个传统,那就是剃光头,因为剃了光头就可以少洗头,从而节省水。

吃饭睡觉都在车里或者生活舱里,有暖气,还比较暖和。在内陆行进途中,在室外作业期间,如厕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大家都尽可能地忍着,酝酿好了实在憋不住了才出去方便。没有城市里的洗手间,就是一望无际的冰盖,找个地方快速排泄,再用雪掩埋。如果在基地,还有一个“厕所”——挖一个小雪坑,在周围用3块木板挡上,但用队友的话说“三块木板主要是心理安慰作用,都是大老爷们不用遮羞,指望它挡风就更不可能了!”因此,大家在内陆如厕都是“速战速决”,绝没有人捧着本书或者手机蹲半天(当然手机也没信号,还可能冻关机!)。

“最冷零下89℃,到零下30℃的地方暖和暖和……”

观观感觉全身都被冻住了,“妈,我最厚的秋裤呢?!”

好在没相信自堃去南极度夏,同样是夏天,昆仑站比中山站冷这么多!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虽然咱们不能亲眼看到南极海冰减少,但是咱们对于南极中山站的夏天有多“热”和昆仑站有多冷总算有了概念。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感觉自己比昨天更博学一些,又超越了昨天的自己?

先别忙着给自己鼓掌,快去下单买秋裤吧,毕竟冷空气随时可以任性地“盘”你!

(中国海洋报记者 王自堃高悦;通讯员强海飞)

(编辑:吴琼审核:兰圣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暑假到了,一大波熊孩子即将来袭!他们往往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并且充满了破坏力:伤得了厅堂,吓得了厨房,坏得了公物,翻得了围墙,抓得了小强,打得了流氓……而你只能摇头叹息,然后弱弱地说一句:孩子,注意安全啊!那么,暑期孩子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小*当家安全攻略

谨防溺水

危险场所:游泳池、河边、卫生间。

夏天,孩子最乐此不疲的就是玩水了,与此相伴的是儿童溺水事件屡有发生。

当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让孩子直接跳(潜)入水中,即便他已学会游泳仍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在水中不要吃东西,防止被呛。游泳时,家长要保持和孩子一臂能及的安全距离。

河流、公园湖泊等地,下水后可能遭遇水草的纠缠,危险极大。而且家长带孩子“野泳”也是个坏榜样,孩子长大一些后可能独自和伙伴们去“野泳”,从而埋下隐患。

应对措施:万一发生溺水,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然后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心肺复苏,医院抢救和治疗。

暑期小*当家安全攻略

谨防防烫/烧伤

危险场所:厨房、餐厅、烧烤摊

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加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动作协调性也比较差,一旦父母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烧烫伤意外。

厨房、阳台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危险场所,燃气灶、热水壶、打火机等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瓶和汤锅,远离火源。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打火机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气时,要关掉总开关。
  

预防措施:远离危险源是预防关键

暑期小*当家安全攻略

谨防误吞异物

危险场所:家中

每年假期都是儿童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孩子误吞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消化道异物有发卡、硬币、钉子和电池等,气管异物有瓜子、花生、糖块、*豆、玩具小零件、骨头、鱼刺等。

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孩子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分解,腐蚀性液体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

专家表示,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物品要收好。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

预防措施:紧急情况可催吐

专家提醒: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很强的物品,不宜采用催吐法,可以让孩子喝大量鸡蛋清、牛奶等。

此外,对已失去知觉或兼有抽搐的孩子,也不宜采用催吐法,医院。

暑期小*当家安全攻略

谨防跌落伤

危险场所:阳台、游乐场、运动场

跌倒或坠落是导致儿童伤害发生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1-4岁幼儿的跌落或摔倒大多发生在家里。要预防从窗户、屋顶、阳台的跌落伤害,家长需要在窗户、屋顶和阳台安装一定高度的护栏;窗边不放置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沙发等家具;安上窗锁,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将窗户的开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年龄较大、活动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时发生跌倒或摔倒的情况比家里要多。家长应该教育儿童注意识别危险警示标志,远离危险环境。

预防措施: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

暑期小*当家安全攻略

谨防宠物咬伤

危险场所:家中、小区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儿童被宠物咬伤的病例也随之增加。

专家表示,由于养“宠物”家庭常缺乏相关的教育培训,因此,养宠物家庭应特别注意宠物在发情期、产崽期要远离儿童。

孩子和宠物一起玩耍时,家长一定要陪伴在旁,孩子做出危险的动作时,一定要制止,如果孩子无意中弄疼了宠物,宠物会下意识地作出攻击行为,此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

预防措施:禁止孩子做出危险动作。

熊孩子意外受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家有“熊孩子”,难免意外受伤,迅速正确的急救十分重要。淤青了揉揉就好?擦破皮了纸巾擦擦再吹吹?烫伤了涂牙膏涂酒涂酱油……这些做法都是错的!擦伤、割伤、撞伤、扭伤、烫伤,宝宝意外受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1意外烫伤、烧伤

错误做法:往熊孩子伤口上涂抹酱油、醋、酒、牙膏或者其他油脂和偏方。

烧烫伤处理五大步骤:

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如果无法冲洗伤口,可冷敷。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服或者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在5-20度的清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

盖:盖上干净湿布或者消*凡士林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

送:如果伤口严重,面积超过孩子面部大小,干净送医。

2意外摔倒,擦破皮错误做法:拿纸巾擦一擦,再吹一吹,等着伤口自己好。

正确做法:用湿纸巾或者清水擦洗伤口,用碘伏或酒精消*,涂消炎膏,再贴上创可贴或用消*纱布包扎好。

3意外扭伤错误做法:熊孩子扭伤又疼又肿,先是揉一揉,完了还热敷。正确做法:受伤24小时内,用冷毛巾包冰块敷20分钟。

受伤2天后,改用热敷促进肿胀消退,帮小孩揉揉伤处。还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扭伤部位,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或把扭伤部位垫高,帮助减轻肿胀。

4被宠物咬伤、抓伤错误做法:挤压伤口,帮小孩把病*挤出来

正确做法:不要挤压伤口,而是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彻底冲洗后用碘伏或双氧水涂抹伤口。

宝宝应在24医院,接种狂犬疫苗。5被蚊虫咬伤,或马蜂蜇伤

错误做法:边吹还边帮孩子挠伤口,用红药水或者碘酒涂抹。

正确做法:先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溶液(如苏打水等)清洗、浸泡患处。

大部分昆虫叮咬导致的外伤都不严重,但尽量不要让宝宝抓挠伤口,否则可能感染。

外用虫咬水对于缓解症状有帮助,但较医院诊治。

转载自:新华网

按一按,轻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