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发生裂孔,玻璃体中的水分到视网膜下面,导致视网膜第十层和内九层分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光线传送路线断截,造成感光功能缺失
会致盲,眼球萎缩(压力缺少)
前兆:闪光(玻璃体牵拉)、黑影、某一个方向看东西颜色变淡
揉眼睛会加速视网膜脱落危险
原因:高度近视、外伤、眼球疾病(增殖、出血)、老化退行性变化
类型:孔源性(裂口)、继发性(炎症、肿瘤)
治疗:手术缝补
外路手术:眼球外面手术,眼球损伤小,手术第二天就可出院
内路手术:玻璃体里面手术,眼睛里面填充惰性膨胀气体,手术成功率高,但并发症会更多,眼压高等,手术后需要定期查眼压、检查炎症等,不能坐飞机,眼球是封闭的,高空会引起眼压高
手术后,可以戴隐形眼镜,但是因为会引起眼球碰撞,需要更加谨慎
能否手术,取决于眼睛是否还有光感,眼内功能结构状况,错过最佳时期,手术也没有价值
预防:未脱落,有小口,但水还没有进入视网膜下之前,通过激光或巩膜外手术,防止进一步脱离
产妇生产过程中,或者跳水等突然用力的运动,由于屏气用力,会加速视网膜脱离的产生
近视眼手术,不会降低视网膜脱落危险
角膜炎
角膜:眼球最外层的五分之一的黑眼球
角膜其实是无色透明的,看到是黑眼球,是里面的巩膜衬映出来的
角膜没有血管,富含神经组织、透明的,外伤作用都会引起角膜炎症
营养来自于外面空气、眼睛里面的房水和结膜表面的血管
巩膜:后五分之四,巩膜比较硬,比较厚,保护眼球
结膜:角膜向巩膜移行的地方,外边有一层膜,叫结膜,是角膜的最外一圈往外延续的部分,非常软,半透明的组织,里面有血管,作用是保护巩膜,供养角膜组织的营养,
角膜炎类型:
感染原型:细菌、真菌、病*、阿米巴原虫(常戴隐形眼镜的,原虫会随着空气和水漂浮,黏着在眼睛上)
非感染原性:全身系统免疫相关的(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角膜炎)、过敏、干眼、外伤性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引起角膜缺氧,还有角膜表面摩擦,影响角膜代谢和健康
隐形眼镜需要经常清洗更换,角膜细胞每天代谢,会脱落蛋白质等物质,会堵塞镜片中的透氧性的孔
美瞳比正常镜片要厚一些,因为里面加了一层带颜色的夹层,透氧性也稍微差一些,所以建议不要长期佩戴,要注意休息,增加眼睛透氧性
角膜炎易发人群:
感染(外伤)
干眼(泪膜少)
倒睫毛
用眼不卫生(经常揉眼)
病*感染(单疱病*感染,在三叉神经节里终生携带,人群中90%的人都被感染过,但发病率只有四分之一,因为发病可能在口唇疱疹、鼻疱疹、眼疱疹,所以在眼睛的几率就下降了,但是容易复发,当身体节奏快,频率高,着急上火,抵抗力低的时候,容易复发角膜炎)
红眼病:
急性角膜结膜炎,腺病*感染,散发或群发,大部分有传染性,但是因为是接触传染,所以不揉眼睛,就不会传染上
除了红眼病,大部分角膜炎不会传染
红眼:眼睛的一种自我保护警示,可能是结膜炎,也可能是干眼,也可能是角膜炎
有的角膜炎会造成角膜发白或者浑浊、浸润、水肿、溃疡等,肉眼即可见,可能会留下瘢痕,严重的影响视力
老年人容易流泪的原因:
眼睛就像水池,有上水,有下水,正常情况眼泪流下来滋润眼球以后排出去,是平衡的,所以感觉不到流泪。但如果上水少了,就叫干眼。如果上水正常,下水堵塞,不能通过下水道到鼻腔,而流到外面来了,就是溢泪,表现出流泪。鼻子和眼睛中间,有个鼻泪管,正常情况下,这个管会把泪液引流到鼻腔。所以哭的时候,鼻子里会流泪。
老泪纵横,多半是因为有一些慢性结膜炎、沙眼等,把泪道堵塞,还有组织老化松弛,泪囊的虹吸功能下降,导致泪水下不去,或者因为年龄大了,眼袋松弛,眼睛外翻,造成引流泪液的泪点(排出眼泪的两个小口)离开眼球表面,导致泪液不能正常的由泪道引流出来排出去,而外流形成溢泪。
角膜炎的检查:
眼科里的眼表科或者角膜科(角膜、结膜、泪膜叫眼表)
裂隙灯(表面直观)
共焦显微镜(通过一个光学的东西,从角膜的最表层照到最里层,可以看到每一层细胞的结构和形态,检查有没有渗出,有没有大量的真菌,细菌的炎症细胞,神经有没有粗大,短缺,弯曲,角膜有没有营养不良等)
或者通过刮一点病灶的涂片,送化验室化验,检查是什么类型感染,病*、细菌、真菌或者阿米巴等
角膜炎的危害:
感染造成红肿、刺痛、异物感、流泪等难受
影响视力(角膜是规律的板层的胶原透明细胞组织结构,使光线能折射均匀清晰,病变的时候,会变成异常的胶原细胞,又粗又厚,还不均匀、不透明,造成视力障碍。浅层的急性的早期的感染,及时控制,大部分水肿细胞可以逆转,恢复正常。但如果严重的发炎等,造成细胞破裂或者丢失,形成眼内积脓,积脓细胞坏死,形成溃疡、瘢痕,如果瘢痕修复不了,就造成穿孔,也是角膜炎最恶劣的一个并发症,角膜一旦漏了,眼内容物都可以脱出来,口子大会直接出来,口子小,就卡到伤口,并发白内障、虹膜炎、眼内炎等严重后果)
治疗:
药物:抗病*、真菌等抗生素药物、泪液等促进修复、营养药增强抵抗力、激素(抑制疤痕,慎用,可能会增大溃疡)
手术:结膜移植(溃疡很深,没有角膜材料的时候,先取一块结膜材料补上,提供营养)、角膜移植(双眼的单眼视力低于0.3,独眼的视力低于0.1,遵从能维持的尽量不手术原则)
角膜移植分为板层移植(只移植上层浑浊部分,底层不动,眼球不用打开,比较完整,手术也安全,排斥率低)和全层移植(穿通型,溃疡很深了,快要穿孔或者已经穿了的情况下,换一整个角膜)
黑眼球的白斑,可以通过注射染色剂到疤痕里染黑,使外观恢复正常,不会提升视力
眼睛发红,可以冰敷一下,如果紧急情况需要上台出镜可以用缩血管药,能暂时性恢复透白一两个小时,但是过后会更加发红,因为血管收缩的时候,代谢的东西出不去,恢复扩张的时候更容易缺氧,所以事后需要用一点保护眼睛的药物
预防:
定期清洁眼睛,用没有防腐剂的泪液等滴眼睛
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刺激代谢
戴护目镜
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少揉眼睛
*斑前膜
视网膜中心位置*斑区前面形成的一层玻璃纸状胶原纤维膜层,会引起视网膜收缩,牵拉水肿,造成*斑区的视网膜组织缺失,影响视力,一般不会完全失明。
少数会导致*斑裂孔(*斑前膜有些会自己脱离,少数情况下旁边脱离了,中间部分黏连太紧,然后随着眼球运动和*斑前膜的收缩,中间的*斑组织被拽断裂,形成*斑裂空)。
形成原因:
特发性的或是外伤性的,手术后的,都有可能由于某种因素导致了视网膜的某些结构的一些损害破坏,导致了一些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的进入,最终会有一些炎症细胞。这些炎症细胞在某些因子的触动下激发,转化成间质细胞,然后分泌出胶原纤维,最后组成了这层薄膜。
还有一种特发性玻璃体后脱离造成的,玻璃体和视网膜本来是合在一块的,年老后,机体会产生一种酶,把它们的连接蛋白给降解掉,然后就离开了,在脱离的过程中,会对视网膜有一些牵拉,损伤,然后就会触发机体的这些代偿的机制,激发炎症细胞,或者上皮细胞,或者本来就是间质细胞,就变成这种可以分泌胶原纤维的细胞。然后它分泌很多胶原纤维,最后就沉积在视网膜前面的表面一层。
治疗:
手术剥离(局麻,年龄大的需要全麻,用3根针插进去,其中一根是灌水的,保持动态平衡,有时候需要用染色剂辅助辨识,然后用很细的镊子抓住膜进行剥离吸除,总过程半小时左右)
术后需要用抗菌素(预防感染)散瞳(散大瞳孔,防止粘连)和激素类(防止炎症)眼药水
术后大概半年恢复期(视网膜被牵引鼓起来,需要慢慢平复)
手术剥离干净后,术后基本不会复发
风险:
手术剥离时,因为黏连紧可能会有损伤底层组织的风险,造成视力缺失,所以一般视力低于0.3时才做,术后大部分视力会有一定改善,但总体提高幅度不大,个别甚至有下降的(*斑前膜形成比较久后,会形成积液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损害)
角膜移植
中国有角膜盲的病人大概万,每年能够做角膜移植的大概例,供体很稀缺
角膜捐献:
无年龄限制,婴幼儿到八九十岁均可
大部分都可用于临床,少数活性不好的用于科研
有传染病(乙肝不能移植正常人,但可以移植乙肝携带者)、眼部的恶性肿瘤或全身性肿瘤(白血病等)不能用于临床
角膜来源:
自体角膜移植
(情况少见,患者一个眼睛角膜坏了,另一个眼底坏了,将好角膜移植到另一个好眼底的眼睛上,保留一个好眼,没有排斥反应)
异体角膜移植
(提取猪等其他动物的角膜,把角膜内的活性细胞成分处理掉,保留角膜支架,可作为板层角膜移植材料)
角膜移植手术类型:
1.光学角膜移植(大多数,通过角膜移植恢复视力)
.结构性角膜移植(角膜有5层结构,由于外伤或自身疾病产生变性,角膜变薄,结构异常,有穿孔破裂的风险,通过手术先给角膜结构恢复正常,稳定后可以再做光学角膜移植)
3.治疗性角膜移植(感染性疾病,药物无法控制,有可能损伤眼球,通过角膜移植控制病变)
4.美容性角膜移植(眼部结构损伤非常重,为了外观要求,给角膜去掉,把里面白的不好看的因素去掉,再做角膜移植,使外观能正常化)
角膜移植手术方式:
1.穿透角膜移植(角膜厚度到微米之间,如果全部有病变,就从前到后全部换掉,风险最大,俗称开天术,一般需要全麻,后面三种可以局麻)
.板层角膜移植(病变在角膜的前1/3或/3的位置,保留后面好的很薄的一层膜)
3.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前面是好的,后面有病变,内皮细胞没有再生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内皮细胞数逐渐减少,由于外部等原因导致数量低到某个程度后,就会角膜血肿,影响视力,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做一个小口,把后面的内皮细胞和后台的膜给换掉,不用缝线,通过往前房里打气泡把植片撑起来,然后贴到角膜后面)
4.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角膜都是好的,角膜缘有病变,角膜缘上有干细胞,是整个角膜上皮细胞再生更新的来源,病变后,会形成血管化,黑眼珠变白,影响视力)
先天性角膜白斑:
出生后,角膜就是白的或者小眼球,有的单眼,有的双眼
需要尽早做角膜移植手术,因为眼睛发育需要外界光线对眼底视网膜的刺激,角膜不好就不能接受外界刺激,眼底发育就停止了,形成弱视,再做手术意义就不大了。
孩子手术需要全麻,一般六个月左右才能承受麻醉风险,所以6个月后越早手术,视力恢复越好。
圆锥角膜(角膜有扩张,有的往前长,有的往周围长,结构和形状发生了变化,视力受损)
先天性变性疾病,只要影响视力的一些角膜扩张性疾病,都要采用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
不适合角膜移植手术的情况:
1.全身主要器官有非常严重的病变(例如糖尿病,血糖很高会影响角膜的愈合和愈后修复;严重的心脏疾病,也可能承受不住手术刺激危及生命)
.有影响眼部组织的疾病(像白血病,会有眼内扩散)
3.青光眼(刚移植的角膜韧性和强度比较脆弱,青光眼眼压不稳定,会把角膜鼓起来,造成损伤导致手术失败)
4.眼内其他组织结构还没恢复(角膜在最外面,内部任何手术都会影响到角膜,所以角膜移植必须等到其他部位都做好了,放到最后再做)
角膜移植风险:
因为角膜上没有血管,所以在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移植手术中,角膜移植手术排斥反应发生的最低,成功率也最高(用激素和免疫制剂抗排异)
术后如果感染或者排异严重的,可能需要二次移植
术后眼睛不能沾水,所以不能游泳,洗澡洗头也得特别注意
尽量不要做冲撞性和提重物运动,因为移植的角膜抗张力比正常的会差点
移植后保护比较好的,排斥小的,依从性好的,可以维持终身
术后每月复查一次,持续半年,状况好的,后面三个月复查一次,一直到满一年,拆线时间
视力情况手术必要性:
如果没有光感了,手术意义不大
如果视力还很好,大概有0.5以上视力,也不能做,因为角膜移植后,会有不规则散光,可能限制视力情况,所以不算严重的尽量不做
人工角膜:
生物工程人工角膜(完全合成的有机玻璃体材料,适应性很窄,一般只用于重度酸碱烧伤或重度角膜损伤,已经不能接受供体角膜移植的才做合成的人工角膜)
生物合成人工角膜(用脱细胞的角膜基质做成板层角膜材料,做板层角膜移植,危重病人没有等到捐献材料的时候可以使用,对保留眼球,恢复视力都有帮助,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目明心清方见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