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就ldquo高枕 [复制链接]

1#

近期,我院耳鼻喉科收住一名患者小陈。

3年前,小陈出现了鼻塞、流浓涕、打喷嚏,特别是天气寒冷季节变化时候加重。

1年前,医院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及"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手术"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小陈因工作繁忙未按时复查。半年前受凉后,再次复发,加重。出现头昏不适。

迟迟不得好转,小陈便慕名而来找我治疗。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小陈为:慢性鼻窦炎、鼻甲肥大、鼻腔粘连。

我为小陈施行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双)+鼻腔粘连分解术(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顺利。

由于小陈身处南方,夏天天气闷湿,会导致许多鼻窦炎患者病情复发,持续性出现鼻塞、头痛等症状。

不少患者是因为术后没有定期复查或遵医嘱,而导致症状反复出现。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鼻内解剖结构异常、免疫缺陷、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和变态反应等。

可以引起鼻塞、头痛、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检查图”

目前,针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鼻内镜下的手术治疗,术后痛苦小,反应轻。目的是在鼻内镜的直视下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鼻息肉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解除鼻窦自然口阻塞,恢复鼻腔、鼻窦黏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最重要一步,术后严密观察和合理的处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术后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复诊?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基本恢复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

从术后2周开始,鼻腔术腔内不断出现黏膜水肿、囊泡、小息肉、粘连等,又不容易被患者感觉到。

术后10天门诊复查见左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及时予以分离

如果不及时复诊进行清理,将会妨碍鼻腔鼻窦黏膜功能恢复进程,可导致鼻腔内干痂堆积,引起鼻塞、鼻腔粘连、感染、鼻窦炎复发而需要再次手术。

术后10天门诊复查见左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及时予以分离。

出院后,要继续用药吗?

“医生,手术结束出院后,我还需要继续用药吗?”

“肯定要的!”

出院后通常需要应用三类药物:

第一,需要口服强的松片(或甲泼尼龙片),有助于防止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减轻术后术腔黏膜的水肿,要求早晨空腹服用;

第二,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喷鼻,如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药物。要求用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使药物喷向鼻腔外侧壁,通常至少使用3个月时间;

第三,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标准桃金娘油、欧龙马等,用以碱化黏液、降低黏液黏稠度、刺激纤毛摆动,减少术腔干痂,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减少术腔水肿、肉芽、粘连形成;另外,若是鼻腔术后干痂比较多,鼻腔干燥,鼻腔内也可以应用油剂,如复方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有利于其排出。

耳鼻喉疾病答疑

会诊:定期视频会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