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宝知道女人要自己爱护自己
附件炎困扰了许多的女性朋友,附件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发生于卵巢、输卵管等附件的炎症。为了更好地预防附件炎的发生,了解附件炎的早期症状是有必要的。
附件炎的常见症状
一:急性附件炎
下腹痛及发热,其程度因炎症程度不同而稍异,部分患者在高热前有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常见。白带增多,为输卵管炎分泌物通过宫腔排出所致。部分病例有肠道及膀胱刺激症状。
二:慢性附件炎
下腹疼痛及低热时有亚急性发作及暂时性缓解,并有腰骶酸、下坠感、性交痛,可反复发作,并在劳累、性交、月经后加重。病程长者有神经官能症,如精神不振、倦怠、周身不适、失眠等。包括和。
三:输卵管炎
输卵管炎为女性高发病,炎症急性发病期输卵管管腔内膜充血肿胀、分泌渗出。输卵管堵塞是输卵管即往炎症的病理表现,表面症状不明显,不痛不痒,几乎%的人都是在检查不孕不育中发现的。
四:卵巢炎
急性期可能有发热、腰骶部疼痛、肛门坠胀感等;慢性者症状被包含在慢性盆腔炎内,如腰骶部不适酸痛、肛门坠胀感、纳差、月经改变。
我咋就得了附件炎,是什么引起的呢?
附件炎的起因
1.私处清洁做不到位的女性。外阴是细菌进入子宫、附件的第一“门槛”,私处的卫生工作不做好,细菌容易上行导致附件炎,比如经期盆浴、内裤不当天洗等。
2.在不正规的小诊做过宫腔小手术。不少MM受路边小广告的影响,到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吸宫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子宫颈管治疗等,如果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感染,引发附件炎。
3.上环的女性。宫内节育器本身并不会引起附件炎,但如果放置节育器时没有严格无菌操作,或者放置节育器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则会引起附件炎。
4.结核病患者。其他病菌的潜在感染也可以引起附件炎,但以结核杆菌最为常见。结核患者未治疗或者治而未愈,身体内有潜伏感染病灶时,结核杆菌可以经血行传播引起附件炎。
5.妇科炎症患者。附件的附近器官发生炎症时,炎症容易蔓延引发附件炎,比如阑尾炎。
6.久坐女性。长时间坐着,特别是办公室白领,血液循环不畅,而盆腔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影响子宫附件毒素的排出,长期积累很容易引发附件炎。
7.爱穿紧身裤和化纤内裤的女性。紧身裤和化纤内裤透气性差,长期使用,会导致会阴部不透气,阴道排泄物积聚,引发炎症,致病菌上行而诱发附件炎。
8.曾有不洁性生活,或月经期性交的女性。某些性传播疾病(淋病等)感染后,细菌会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附件炎。而月经期性交则是更危险的行为,月经期宫颈处于打开的状态,给细菌开启了方便之门,此时性交容易引起包括附件炎在内的妇科炎症。
附件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女性朋友的身心带来更大的威胁。
附件炎的危害
一:宫外孕
由于输卵管和卵巢相邻,发生炎症时不易区分。尤其是输卵管的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可导致输卵管纤维化、增粗且阻塞不通,还可与周围组织粘连。如输卵管两端闭塞,可形成输卵管积水,积水穿入到粘连于一起的卵巢中,就会形成输卵管儿巢囊肿。这是造成婚后不孕或宫外孕的主要祸端。
二:疼痛加重
卵巢与输卵管均为左右对称,分布位于小腹腰带以下,附件炎发病时,患者呈现两侧或一侧持续或间息性牵拉痛坠闷感。初发时,只略有隐痛或不适,来潮时症状加重,故常为人们所忽视,并视为生理周期的正常反应。
三:女性不孕
一部分年轻女性患者开始罹患附件炎时,急性炎症表现并不明显,待发现时已转成慢性;还有些年轻女性虽然患了慢性附件炎,但因症状不明显自己未觉察,这就麻烦了。因为慢性附件炎往往容易引起输卵管粘连闭塞,以致不能受孕怀胎,造成不孕症。
四:月经不调
如果卵巢的炎症影响排卵时,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每当着凉感冒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附件炎就会急性发作,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还会引起发烧、白血球增多等。
五:使卵巢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附件炎可使输卵管闭锁,导致不怀孕,诱发炎症与其它并发症,而附件炎真正的灾难性后果是使卵巢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附件炎的治疗方法
一:抗生素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首先应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抗生素可将残留的致病菌杀死,并可预防其急性发作。常用的药物仍为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用法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相同。
二:组织疗法
如胎盘组织液、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三: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有短波、超短波、红外线、音频、离子透入等。但体温超过37、5℃或患生殖器结核时则不要采用理疗。
四:手术治疗
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行输卵管整复手术。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深感痛苦,且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