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的17岁长什么样吗?
对未来的憧憬还被锁在课室抽屉里;用蹩脚的吉他弹奏吸引隔壁班女生的注意;把每天使不完的精力挥洒在足球场上;自行车的后座是彼此温柔的触碰;放学后的屋顶是最自由的时光。而对于易烊千玺来说,他所经历的远比绝大多数同龄人要丰富得多。身后是年少成名的背负,在17岁生日之时,易烊千玺发表了他的英文单曲《NothingToLose》。
歌曲由轻快的RB和声循环开始,这一段键盘的琶音贯穿始终,为全曲打下浪漫的基调。在我的印象里,易烊千玺是棱角分明、以刚克刚的倔强少年形象,如他之前参演五月天《成名在望》MV里的样子,可在《NothingToLose》里,他的声音却变得如此的轻盈,如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HarveyMasonJr.领衔的音乐制作团队为易烊千玺打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声音场景,这位6座格莱美奖杯拥有者深谙流行音乐的脉搏,他用RB的温柔和声进程、Trap的肥厚低音节奏、外加一点超现实主义的Future音乐相呼应,以衬托易烊千玺刚柔并济的形象。
乍听之下,易烊千玺唱得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他一直把旋律音高的起伏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且歌曲并没有设置夸张的、故意调动听者紧张感的段落。我相信不少人第一次听《NothingToLose》的反应是:咦,怎么这就完了呢?赶紧再听一遍!于是便陷入了单曲循环里。这也是作曲者高明之处,其在段落与和声的设计里极大的压缩了前奏、尾奏,并取消了间奏,易烊千玺所需要做的是让旋律顺流而下,用他的声音去抚平大家的耳朵。在当今电子乐Drop段于流行音乐歌曲里单独所占比例已越来越高的风潮下,《NothingToLose》的喋喋不休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这也着实在考验易烊千玺的声音,看它究竟耐听到怎样的程度?
而易烊千玺的表现让我感觉到惊喜。《NothingToLose》与其说是他的第一首英文单曲,更不如说是17岁的易烊千玺在深思熟虑后的一次对个人音乐重新定位的行为(可连同稍后发行的那首《Unpredictable》)。当他小心翼翼地收起高中校园里的青涩感,挥别Teenage岁月时,他也并没有过于急切地去强装大人。我喜欢他那略带一点鼻腔共鸣的发音方式,以及咬字时的弹性,这些处理都散发出一种面对未来时不慌不忙的镇定自若感。在之前,我也看过易烊千玺在世卫总部所做的英文演讲,对照回《NothingToLose》里他的咬字方式,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在传递歌曲感情中所要强调的、不容分说的、绝对意义上的韧劲。
如果你是一位欧美RB音乐的爱好者,你对歌曲制作人HarveyMasonJr.定当不陌生。这位给Beyonce、JustinTimberlake、ChrisBrown、JenniferHudson等歌手赢下格莱美等一大串奖杯的金牌制作人,在工作中最讲究的是为艺人量体裁衣:“我们不会随意地写歌。我们希望知道我们要给谁写,包括了解艺人的特质。我们会跟艺人交谈,会考虑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开始量身定制歌曲。我们还需要去了解他们过去的作品,再研究现在我们要做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想做得很独创,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需要在各种音乐元素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让作品保持新鲜。”
同样的,这一次易烊千玺也特地飞至洛杉矶,和HarveyMasonJr.及其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得最终歌曲成品非常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易烊千玺的声音个性。坚实的低音进行是他的力量感,连绵不断的唱段是他的韧性,美妙的和声则代表了他的浪漫主义色彩,歌词里那些“IwontIwont”、“IknowIknow”、“Igotnothingnothingnothingtolose”的重复则是他再三强调的笃定目标。《NothingToLose》上线后在各大音乐榜单所向披靡:QQ音乐上线半小时乐币破w,获周榜冠军;酷狗音乐上线后迅速飙升,登多项榜单第一;亚洲新歌榜上线9小时跃升第一,并再次拿到周榜冠军。同时,另一首英文单曲《Unpredictable》也在榜单攀升中。这就是易烊千玺的17岁,璀璨夺目。
在我看来,《NothingToLose》是易烊千玺一首精准的自我表达之作,让我得以了解易烊千玺所坚持的价值,以及他的音乐可能性。易烊千玺就像生活在海里的牡蛎,虽外头有着坚硬的外壳,但内心是柔软的存在,当我听到他唱着,“我想去月球旅行,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Iwouldtraveltothemoon,Ifyoubetherewithmetoolike),我这样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