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翀·体态矫正
讲解说话声音大小与呼吸关系的推文
“说话总是底气不足?”发布之后
很多小伙伴还想看后续声音音色相关的内容
所以本篇继续为大家讲解下
共鸣腔在声音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好听?
比如这句:
“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直到影片快要结束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救地球,韩朵朵因为经历了禁止剧透和请去院线支持的事情,终于体会到希望的珍贵。在搞清楚自己应该努力去守护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之后,她在全村广播里重新读出了这段话,这一次再听到这段话的时候,除了感受到有钻石从我眼角划过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尴尬的感受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观影的两个小时里我还是我没有变化,那么为什么第二遍听这句话的时候就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了呢?就算是有情绪波动在里面,到结尾那里如果还是班长突然冒出来接着朗诵这句话,我也一样会特别尴尬,甚至想要逃离太阳系
这里我们可以从人体的角度试着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最后的关头每个人应该都是情绪激动的。韩朵朵因为情感的变化,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全身的肌肉力量、肺活量都有一个提升,气流的增大让她的声音在这里听起来更有力,而情感的流露则会自然而然的打开身体的共鸣腔,让声音听起来更加富有情绪化,更有感染力
影片中演员的专业素养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有点远,但如果你认识有做婚礼策划、经常主持操办红白喜事的朋友,你在和他们说话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声音的“中气”很足,音色和语调也会更丰富,面对面交谈时甚至能感受到他们在说话时周围空气的震动
就好像是这样的感觉
这种好声音的来源一定是以充足的肺活量做为基础,然后勤加练习,对自己声带音域的熟练掌控、说话高低语调各会用到哪一个共鸣腔等等。熟悉掌握每个字词的调值和发音,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表达得更有张力,听起来更加动听
当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之后,能够在人体内产生一定混响、共鸣效果的“空间”就作共鸣腔。人体发声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共鸣腔有4个,它们分别是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
高音区时以上部共鸣腔为主(鼻腔、口腔)
中低音时以下部共鸣腔为主(胸腔、喉腔)
发声时,口腔、鼻腔和咽腔的空气能与声带的振动产生共鸣,放大声音的特点。每个人说话使用的共鸣腔都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音色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噢耶”
甚至都不需要真正听到,在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就已经有对应的声音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通过这些声音分辨出是哪位小品演员在说话
用乐器来形象类比:
吉他没有共鸣箱能不能出声?
这是吉他共鸣箱内部结构
军鼓没有箱体能不能出声?
鼓面在震动下产生声音
答案是肯定的,把乐器的共鸣箱去掉仍然可以发出声音,但是失去共鸣箱体的乐器,它的声音和特点都会大打折扣,听起来既不悦耳也不动听
这一点在人身上体现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完全没有意识去共鸣腔当然可以正常说话,但是这样的声音讲出来
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
怎么办呢,当然是
首先,想要让声音听起来“好听”一定是建立在气息充足,吐字清晰能让大家听清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先调整呼吸,把文章中讲到的“气息不足”这件事情消除掉
为了扩大肺活量,强化呼吸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改掉肩内扣、弓腰驼背的体态,呼吸会自然打开,肺活量有一定的提升呼吸肌自然可以得到增强
除了改变自身的不良姿态,我们的这部针对“呼吸表浅”的视频恰巧就可以训练呼吸肌、提升肺活量,顺便还能纠正上半身弓腰驼背的不良体态
气息弱、声音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来看看共鸣腔要怎样激活?
一、胸腔共鸣练习
我们可以先把手放在胸脯上,音调从高到低发“啊”音,感受在高音调时胸腔震动和低音调时的不同,感受到震动后用中等音量阅读以下词汇,感受下形成完整音节时胸腔共鸣的震动
百米赛跑可口可乐百炼成钢眉飞色舞
大家可以反复读几遍这些词,直到按着胸脯的手能感受到明显的震动,就说明你已经能够正常使用胸腔共鸣来完成声音的变化了,也会发现声音更加浑厚,更有气势一些
随后可以在每天起床后先练习几组发音以达到熟练掌控胸腔共鸣发声的技巧
二、口腔共鸣练习
口腔共鸣是说出一句话必须要经过的共鸣腔体,说话不张嘴、嘴角下垂和舌头总在嘴里打转是导致口腔共鸣缺失最常见的原因,例如之前刷微博时看到的一个调侃北京话的段子讲到
“庄垫儿台=中央电视台”
“胸是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
造成这种连读的原因其一是语速快,其次就是说话不张嘴
在口腔共鸣这一环节要注意的就是说话时把嘴张开,舌唇齿动作到位才能发出清晰响亮的声音,如果还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有活力,试试说话时做一个微笑的表情(提颧肌动作),嘴角向上打开时声音听起来也会明亮许多
三、鼻腔共鸣练习
鼻腔共鸣很好体会,把嘴捂住了说话就在全程使用鼻腔共鸣,一般情况下人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其实是说话时鼻腔共鸣过多,让语气听起来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如何判断说话时鼻腔共鸣参与过多?
我们可以捏住鼻子发“啊”音(对应韵母a),如果能感受到震动就说明鼻腔共鸣过多的参与到了你的发声中,应有意识减少鼻音参与程度
就以韵母a为例,捏住鼻子调整发音至发a单音鼻腔震动不明显时就可以尝试组合词,an和ang,发音时前半段尽量少带有鼻腔参与,练习时先发准元音a,再向后配合鼻腔共鸣发出a-ng的声音,汉语发音中的六个元音a-o-e-i-u-ü都要这样过一遍,以便调整鼻腔共鸣在你声音中的参与程度
四、头腔共鸣练习
一般说话时很少用到头腔共鸣,带有高音部分的歌曲才会需要头腔共鸣的高音音色,可以从低到高发“a”或者“i”音体会头腔共鸣的感觉,音调到很高的位置才会有共鸣的震动感觉出现,另一方面如果想要飙高音对于声带的控制能力要求也会很高,因为这一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多且很难直接通过文字理解,想要唱歌更好听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其他专业唱法教学的详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