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书读汪曾祺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
TUhjnbcbe - 2025/1/14 22:25: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本文共字,阅读全文约需3.5分钟

记得最早读到的汪老先生作品是《受戒》,那时候年纪小,胡乱翻动姐姐的高中语文选读课本得见。当时也并不知道佛家世俗与脱俗的概念,并不知道那个年代无形的枷锁,也就不惊讶于明海与小英子之间朦胧的情愫。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的美好与自由,追求与抗争,难能可贵。

在家闲来无事,依次读了汪老的《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间草木》,有感遂成此文。

先说《人间滋味》吧。书中首章一篇《五味》便道尽国人口味,东西南北,酸甜苦辣,杂有杂的道理,更有杂的欢喜。《葵·薤》一文更让我觉得草木虫鱼万象具然,不学知识是万万不能的,学知识又是万万没有尽头的。从豆腐豆汁儿到蚕豆土豆儿,从北京南京到苏州扬州,油盐酱醋,烟火清茶,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而之后的文章,从提及《鸿鸾禧》到《老残游记》,从《广陵散》到《陶庵梦忆》,从来没想到书文戏剧之中还有这么多吃的门道讲究。汪老说,“四方食事,明心见性”,人生是一道大菜,需要用心烹调,更需要用心品味。你的人生火辣,我的人生清淡,他的人生味道难猜复杂,谁又与谁技法相同、火候相同呢?只不过,朝夕陪伴心意不离,相似的日子有相似的四季,亦有相似的三餐,你品得幸福的时候,我自然也是幸福的了。

后来越读到深处越觉得落寞,虽然自己从小也动手做饭,却不曾从中尝到一日又一日真挚的喜怒哀乐;越读到深处越觉得可惜,虽然自己从小也勤奋读书,却不曾从中看到一处又一处难忘的雨雪云霞。长大的过程很是神奇,感觉自己的一方天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冷清,又感觉它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温暖,是矛盾了,也是真实了。

希望四季还是四季,三餐还是三餐,你我还是你我,明天还是今天。

《人间有戏》读起来有难度,并不是说它讲的多么高深,而是对艺术的体味往往来源生活,往往到一定阶段、经历过所谓悲欢才能理解得透彻。原来对戏曲提不起丝毫兴趣,觉得呕哑嘈杂、晦涩难懂,甚至连京剧里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都听不完整。可是后来渐渐发现,世事沧桑里的离合冷暖、喜怒恩怨,生则绵绵死难重见,若是代代苦乐相传,听懂前人,也就听懂了自己。

书中写了汪老与戏曲的缘分,有家传也有自学,会吹弹也会唱写,更是将潇洒带入了写作绘画,带入了平日生活。写戏,他认为戏如人生,意义在那儿,无需对事实固执的深究考证。一曲《玉堂春》,让他到洪洞县深寻到传闻中有关苏三的监狱药铺,却又说人之爱憎可谓常情,认真生活之可爱值得尊重。写人,他深知伶人一生粉墨,身怀绝技却又唱尽世间悲凉。如写裘盛戎花脸艺术的粗豪与妩媚,鼻腔共鸣的举世无双,千秋一净的从容;也写到裘因动乱冤枉而生的忧郁,罹患癌症远离艺术的孤独愁闷,病将不起的深情告别。一生埋头艺术的忠贞与执着,与世长青,受人敬仰,更受人间挚爱。

写到戏曲与文学,他讲到二者的血缘关系、社会功能、辉煌与危机。没有一种文化与艺术是待在原地不动,便可千古流芳万古长青的。创新才能使之延续,青年一代由此任务艰巨,关键是思想,拾起来做下去太不容易,但唯有勇敢担当才有再现辉煌的可能。

尽知人生不易,如果生活是苦瓜,吃了便是。

“人间”的最后一部——《人间草木》,依然是说在可亲近处,有值得亲近的人和物;依然是平实亲切、回味无穷。人生本应该是有趣的,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讨有趣的滋味。

里面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北京人遛鸟,不紧不慢,悠闲的很。在这种平常却又深刻的存在之中,我们体味到“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便是读书最好的馈赠了。汪老爷子是真正会生活的人,既是“懂”,也有“爱”。懂应是先一步,不是学得模样,而是认得真实;再去“爱”,付出时间精力,收获喜悦欢喜。

人间的正题是生活,无论是这本书,还是人的一辈子。学会生活也许是我们生命百年中最大的试题,少些问号,试着画一下浅浅的句号,便已是实在的不容易。

说过好多次的话,是自己不想有远大宏伟的梦想了,想试着建造,试着经营,把小日子过好,把一辈子过好。

把不容易的人生,变得容易一些。

(本期编辑Keith)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读汪曾祺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