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态化防疫下还能好好聚餐吗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5/3/9 12:41:00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wzqsyl.com/m/
                            

原医院北院

一年一度小龙虾季又来啦

以联络感情为由的聚餐

随着常态化防疫形势

又在蠢蠢欲动

想要“重出江湖大施拳脚”了

BUT

在国外疫情仍然严峻的当下

国内聚餐模式是否能回到

筷来箸往的老模式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需要做的是倡导文明聚餐

怎样做到“文明聚餐”常态化呢?

使用公筷公勺

近期,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向全体市民倡议: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

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家可能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或可能的病毒通过筷子传递到菜品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间交叉污染。食用或饮用了被下列细菌或可能的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就会有感染的机会,疾病的传播就此开始:

滑动查看各种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

这是一个名声与实力并存的“明星细菌”,随着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大家对它的认识、传播途径、如何治疗基本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它会引起急慢性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

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除了新冠病毒,目前还无法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霍乱是我国法定最高级别的传染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伤寒可表现为持续高热、腹胀腹泻、肠出血、肠穿孔等。细菌性痢疾会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有急迫感、大便有粘液及脓血等。甲肝、戊肝会引起黄疸、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的症状,肝功能检查异常,肝炎病毒检查阳性,重者可导致死亡。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曾导致了30万人的感染。布氏病在牧区高发,有高热、大汗、乏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保持距离

除了使用公勺公筷外,我们的文明聚餐还需要保持距离。选择通风良好的就餐环境,保持人和人之间舒适安全的距离(推荐1米-2米,说话、夹菜都不会太劳累),会让我们充满安全感(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这种感觉使我们虽然物理上离得远了,但心理上却更近了。

健康饮食

在文明聚餐的食物选择上,健康饮食,还是主基调,特别是充足的蛋白质饮食,能让我们更有抵抗力。同时,记得不要暴饮暴食。

5月11日正式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里有多个内容提到市民饮食健康,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MAP)联盟携全国29医院也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提倡增加粗粮(如糙米粗面),减少精米精面;推荐植物油(比如花生、菜籽油)低温烹饪;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推荐适量坚果、奶类、黄酒;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最后强调的是,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就餐前自测体温、自查随申码、文明就餐,用实际行动珍惜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供稿:消化科谢玲)

原标题:《常态化防疫下还能好好聚餐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态化防疫下还能好好聚餐吗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