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艾灸是如何在身体发挥作用的艾灸怎么做才
TUhjnbcbe - 2021/1/9 8:19: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艾灸起源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代,先于其他任何的医疗手段,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名副其实的一朵奇葩。民间常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灸不但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而且,在防病治病方面,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远古时期,医疗手段非常落后。人们发现,用温热的石头熏烤病灶部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无数代祖先的不断试验总结中,终于发现了艾绒。于是,在古代先贤的努力下,艾灸,终于在医疗行业中成了独秀一枝!

1、局部刺激,加强新陈代谢

艾灸疗法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灸热能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调理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艾灸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2、一个穴位,多层改变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艾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代研究表明在特定穴位上施灸时,能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艾灸可以改善人体经络脏腑的相生相克等问题,改善脏腑功能紊乱问题,由内至外深层调节,不仅可以使面部血液通畅,也可以使全身经络通畅,既能美容养颜,又能减少体内的垃圾脂肪等*素的堆积。

3、温通经络,驱寒散邪

中医理论讲究的是气血协调,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推动人体血液流动,这种气是看不见的气,是元气。

《中医入门》这本古书里提到:"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血的活动范围是人体经络,而人体经络遍布全身。

如果外界环境的改变,(中医说风寒暑湿燥火)人体不能及时的适应改变,这个时候风寒湿暑等邪气就会入侵身体,如上述,寒湿入侵则气血滞涩不行,经络中气血受阻,局部疼痛就产生了,比如头痛、各种风湿、中暑、感冒等等。

艾灸行气通络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

艾灸涌泉穴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4、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以调理感冒发烧。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小孩做艾灸可以预防感冒,促进骨骼发育,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食欲。许多实验都证实艾灸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很多灸友在艾灸的时候,都会感知到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感觉就是——灸感。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说的是,穴位是通过经络而与人体各部发生联系,能“引气远入”而治疗相关病症。由此可见灸感的重要性。灸感有什么具体表现?根据不同的体质,灸感通常有十种表现: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具体的感觉可能有时像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像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冷时会有冰冻的感觉,热时又会让人全身汗出,还有时会痒到让人难以忍受。当你艾灸时出现这些感觉,就表示艾灸在对身体发挥调理作用。而且,灸感的表现也不只是局限在施灸部位,它还会沿着经络感传的。灸感感传路线的宽窄通常与施灸面积的大小有关,有时可扩散到整个上肢或下肢,乃至全身。感传所到的部位可见微汗,肌肉震颤以及某些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如胃肠蠕动、鼻腔通畅等。当艾灸时出现灸感甚至感传时,你应该高兴,因为这表示人体经络通畅,更有助于调理。常见的灸感感传类型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如灸中脘时,能感觉整个胃部暖暖的;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如灸关元时,能感觉热量不仅往里走,还会向腰两侧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向远部传导,如灸八髎穴时,热量一直传到大腿根,甚至到脚底;4、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如灸小肠经上的肩部几个穴时,能感觉手臂、背部有热;5、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如灸肾俞穴,能感觉腹部肾脏处热热的;6、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也称为热敏灸感,如灸三阴交穴,脚底会发冷,仿佛有风吹过,有丝丝的凉气在脚趾间游走。上述这几种灸感是在艾灸过程中依次深入的表现,到了第六种类型,说明艾灸的“气”已沿着经络感传开来,艾灸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作用。没有灸感,是怎么回事?说到这里,有灸感当然好,但也有很多灸友表示:自己艾灸很长时间了,并没有所谓的“灸感”,心里很失落但又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么,没有灸感,是不是艾灸就不起作用了呢?当然不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产生的灸感反应也不同,刺激量的蓄积、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个体素质的不同、时间和环境的影响、操作者的态度和信心等,都会对灸感产生影响,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1个人体质的差异由于人体经络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所有人在艾灸时都会出现灸感的。很多人在接触艾灸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任何灸感,但身体机能明显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与人体的经络有关。一方面,某种意义上来说,灸感的强弱是人体经络通畅与否的表现。灸感强烈的,说明人体经络通畅,调理起来见效迅速;灸感微弱的,说明体内经络不畅,瘀积严重,需要持续艾灸,艾灸时间长了,堵塞的经络就会被逐渐打通,艾灸也会更有效。另一方面,循经感传现象分为显性感传和隐性感传。显性感传是指受灸者能通过大脑明显感知到灸感及感传;隐性感传则刚好相反。据医学统计,显性感传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显现率较低,而隐性感传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可达9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隐性感传者。但是,隐性感传是可以激发为显性的,只要坚持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艾灸,就会发现身体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越来越健康了。2艾灸手法的不同灸感的产生需要操作者熟练的手法和稳定的心态,以保持艾灸时均衡持续的火力。因为如果火力中断,已经出现的感应也会减弱、退缩、消失。操作者急躁生疏,还会影响受灸者的心情。3环境的影响在温暖安静的环境里,人们心情放松,思想集中,更容易感知灸感,感传的效果也更好。反之,在嘈杂寒冷的环境里,人们易产生烦躁情绪,思想不宜集中,则灸感多迟钝或不易被感知。这样做,更好地找到灸感!艾灸的热力有穿透性,而且灸感非常微妙,如果心静不下来,是很难感受到的,所以静心是取得灸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5点去做:1、少思虑工作再忙,家事再多,既然已经决定做艾灸了,就让其他靠后吧!安宁、平静的心情,才能让艾的能量更好地融入身体。少思虑是最重要的一条,你用什么态度对待艾灸,艾灸也会给你什么效果。2、体会热体会热是个技术活,这需要我们多实践、多体会,灸得多了,我们慢慢就知道今儿该灸哪了、以及某个穴位灸多久就“饱了”(即指灸量够了),该换穴位了。这个有点抽象,大致描述一下;比如,灸这个穴位,有种能量往里吸的感觉,后来不吸了,你可以感觉到它关门了,这就是灸饱了。再比如,灸某个穴位一直感受挺好,火力没变,突然觉得从温透,变成表皮烫而不往里走了,这也是饱了的表现。再如灸命门,一股力从灸处产生,向下穿行直到小腹,穿行的力逐渐弱了直到消失,灸处也趋于平静,这也是饱了。这种感觉全凭经验,需要静心体会。还没有感受到这股力量的朋友,还是选择每个穴位艾灸30~40分钟吧!3、做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艾灸也可以,但充分的热身会有更好的状态,以及更好的效果。艾灸热身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灸前喝杯热茶等,就是很好的灸前热身。4、关闭手机这其实就是个习惯,手机开着就想玩,即使不玩潜意识里也是一个心事。所以想得到最佳效果,就一定把手机关上,真正地潜心去感受艾灸。5、少说话你想,练打坐、打太极拳之类的师傅,一边练一边嗑瓜子唠家常,你觉得这人能练好不?艾灸也是一样,宁静专注很重要,也不是一句话不说,在气机转换,需要出口的时候,也是可以说些话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少说话、不说话!以上5点是灸感出现的基础保证,先做到这几点再考虑是否是手法和技术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和投入,这5点是可以轻松达到的。最后,大家有什么艾灸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喜欢文章可以点击“在看”哦!

养老商城·店长推荐

咨询

时代正在抛弃不爱学习的人

掌握知识才能赢得未来!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灸是如何在身体发挥作用的艾灸怎么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