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粘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直播精华22岁男性肺部病变抗炎抗结核均难
TUhjnbcbe - 2021/2/7 23:40:00

编前语

本周,在湘雅二院的PCCM疑难病例讨论直播未曾开始便已有人次点击、结束后更是接近1.9万人次……早在直播预告发出时,不少同行就留言称希望看到更详细的检查资料和诊疗经过。

这位22岁青年男性自幼体质较弱,因发热入院,胸片提示右上肺出现病变,期间伴有下午和晚间盗汗、体重下降5kg……结核吗?但数院数次抗结核治疗未见好转!感染?家属担心的淋巴瘤?还是免疫缺陷?两次病理活检为何出入很大?专家强调在经验性治疗同时,必须注重病原学检查又是为啥?

患者22岁,青年男性,湖南省涟源市人,理发师,年11月20日入院。

主诉:发热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年10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8.5℃之间,伴盗汗,多在下午和晚上出现,无畏寒寒颤,体温能自行下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

患者医院,查胸片见右上肺病变(未见图片),考虑「肺结核?」,予「HREZ」诊断性抗结核治疗5天后体温未见无明显好转。

患者遂医院,检查结果示CRP:40.3mg/l,血常规、PCT、G实验、GM实验、结核全套、结核斑点试验、痰涂片、痰抗酸染色、痰培养、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HIV、肥达反应、外斐氏试验、血管炎3项、狼疮全套、ASO、补体、C12、甲功三项及骨髓穿刺均未见明显异常,胸片见右上肺病变,继续予以「HREZ」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1.12~11.20)8天,体温仍未见好转,且每日有升高趋势,最高达40.5℃,并出现明显畏寒、寒颤。

患者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肺部CT报告「右肺上叶团块状阴影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肺Ca并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门诊遂以「发热查因肺部肿块性质待定」收住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纳、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Kg。

既往史:自幼体质较弱,易感冒。十余年前患过「肺脓疡」,已治愈。有「病*性肝炎(慢性乙型)」病史,未予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湖南省涟源市,久居本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水,无吸烟、饮酒史,否认*物接触史。

婚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父母健在,兄弟姐妹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40.0℃,P次/分,R26次/分,BP97/61mmHg。体型消瘦,BMI18.1kg/㎡。皮肤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脏体查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肋下1横指,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年11月11日:CRP:40.3mg/l,血常规、PCT、G实验、GM实验、结核全套、结核斑点试验、痰涂片、痰抗酸染色、痰培养、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HIV、肥达反应、外斐氏试验、血管炎3项、狼疮全套、ASO、补体、C12、甲功三项及骨髓穿刺均未见明显异常。

年11月11日胸片:

年11月20日肺部CT:

初步诊断

诊断考虑感染性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结核)与肿瘤(肺癌、淋巴瘤)可能,下一步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患者在社区出现发热,影像学主要为右上肺病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入院时单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化痰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后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4.1*10^9/L,HGBg/L,PLT*10^9/L,N76%↑

大小便常规正常;

血气分析(未吸氧):pH7.47↑,pCOmmHg↓,pOmmHg,SO%;

肝功能:ALB22.6g/L↓,GLO15.6g/L↓,ALT63.7U/L↑,AST.4U/L↑,TBIL16.8umol/L↑,DBIL11.3umol/L↑;

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BNP正常;

凝血功能:PT22.3s↑,INR2.04↑,APTT50.4s↑。

感染相关检查:

CRP52.8mg/dl↑,ESR11mm/h,PCT0.96ng/ml,内*素0.EU/ml

G试验、GM试验阴性,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

病*全套(巨细胞病*、风疹病*、单纯疱疹病*、柯萨奇病*、EB病*、弓形虫抗体)阴性

寄生虫全套(肺吸虫、血吸虫、弓形虫、裂头蚴、脑囊虫)检查正常

PPD皮试、结核斑点试验、结核全套(结核杆菌抗体IgG、IgM,结明实验)阴性

HIV检查阴性

四次痰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痰培养均未见明显异常

三次血培养(需氧+厌氧)均阴性

肿瘤相关检查:

肿瘤标志物(CA、NSE、CEA、CA、铁蛋白、HCG、AFP、TPSA、FPSA、CA、HGH、CA)正常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

血管炎3项(MPO、PR3、GBM、ANCA)检查阴性

ANA、U1-n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Ro-52、抗Scl-70抗体、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dDNA抗体均阴性;

补体C30.63g/l↓,C4正常

乙肝相关检查:

乙肝全套: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

HBV-DNA:4.0*10^7IU/mL↑

肝纤四项:透明质酸↑(参考值ug/L);IV型胶原↑(参考值ug/L);层粘连蛋白↑(参考值ug/L);III型前胶原N端肽36↑(参考值12ug/L)

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胆囊壁毛糙声像;脾大(厚51mm,肋下26mm),腹水(最深处约64mm);前列腺稍大并囊肿声像。

腹水常规:细胞总数*10^6/L,白细胞总数35*10^6/L,单核28/35,多核7/35;

腹水生化:ADA3.5u/l,LDH57.8u/l,TP10.5g/l,ALB7.2g/l,葡萄糖8.96mmol/l,氯化物.4mmol/l;

腹水培养、AFP、CEA阴性。

11月27日支气管镜:

隆突左偏

右上后支狭窄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见少数纤毛柱状上皮、淋巴细胞,未见恶性肿瘤细胞

支气管分泌物抗酸染色及培养阴性

肺活检+EBUS:右上叶粘膜活检、右上叶后支远端肺活检、纵膈4R组淋巴结活检

(4R组淋巴结)送检组织基本上为坏死物,少量挤压变形的细胞,切片未见结核结节。

(右上后支肺粘膜)碎组织共针尖大。镜下为粘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切片未见结核结节和癌病变。

免疫组化:CK(-),CD68(+),CD3(个别+),Ki-67(-)。

肺组织:镜下为肺组织伴少数炎细胞浸润。

治疗后复查

血常规:WBC2.14*10^9/L↓,HGBg/L,PLT14*10^9/L↓,N75.2%,L18.2%;

肝功能:ALB20.9g/L↓,GLO10.1g/L↓,ALTU/L↑,AST.6U/L↑,TBIL38.5umol/L↑,DBIL34.5umol/L↑;

感染指标:CRP23.9mg/dl↑,ESR2mm/h

凝血功能:PT20.9s↑,INR1.94↑,APTT54.0s↑。

12月4日肺部CT:

入院经治疗后患者仍持续发热,最高体温波动在38.5°C-40.0°C之间,鼻衄,白细胞、血小板较前明显下降,肝功能、凝血功能差,未发现肿瘤、结核及其他感染病原体的依据,CT见肺部病变较前进展,治疗效果不佳,考虑患者诊断为肺结核合并G-杆菌感染可能,不考虑肿瘤。且患者球蛋白低,需警惕是否有免疫缺陷可能。

完善自身免疫相关检查:

免疫球蛋白:

IgG3.08g/l↓(参考值7.26-16.8g/l);

IgA0.43g/l↓(参考值0.69-3.82g/l);

IgM0.24g/l↓(参考值0.63-6.77g/l);

IgEng/ml(参考值0-.4ng/ml)。

治疗后复查:IgG2.98g/l↓,IgA0.35g/l↓,IgM0.19g/l↓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比例87%↑(参考值55%-84%)

Ts淋巴细胞比例45%↑(参考值13%-41%)

Th淋巴细胞比例41%(参考值31%-60%)

Th细胞/Ts细胞0.91(参考值0.80-2.75)

诊断及治疗调整

发热:考虑结核可能性大,合并有G-杆菌感染,不考虑肿瘤

加异烟肼mg口服Qd、乙胺丁醇mg口服Qd抗结核治疗;美罗培南mgQ8h静滴治疗G-杆菌感染。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感染,脾大、脾功能亢进

予瑞白升白细胞、输注血小板治疗。

免疫球蛋白低:体液免疫缺陷

输注丙种球蛋白mg/kg5天。

肝功能、凝血功能差:感染乙肝病*活动

恩替卡韦ug口服Qd抗病*治疗;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护肝;选用肝*性小的抗结核药物;输注血浆,维生素K1静滴止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更改治疗方案后患者仍持续发热,自发性鼻腔出血,复查结果血象较前恢复,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球蛋白较前好转,肺部病变较前吸收。

血常规:

肝功能:

感染指标:

凝血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8.02g/l,IgA0.4g/l↓,IgM0.25g/l↓

12月15日肺部CT:

12月11日予停用美罗培南,加用阿米卡星,并再次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2日肝功能好转之后加用利福喷丁抗结核治疗。但患者仍持续发热,体温未见明显好转,复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

肝功能:

炎症指标:

凝血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11.5g/l,IgA0.39g/l↓,IgM0.32g/l↓

1月5日肺部CT:

患者已抗结核治疗1月余,治疗效果不佳,经我们积极输注血浆等治疗后,患者凝血功能较前好转,遂于1月7日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月9日结果回报念珠菌感染可能性大,予停用所有抗结核药,加用氟康唑首日mg,后为mg静滴Qd抗真菌治疗,更改治疗4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未再未出现发热。

肺组织:镜下见纤维组织增生,成团上皮样细胞及数个多核巨细胞,六胺银及PAS染色见有真菌,抗酸染色阴性,符合真菌感染,考虑念珠菌可能性大。

出院前复查

血常规:WBC3.82*10^9/L↓,HGB87g/L↓,PLT*10^9/L,N65.1%,L29.6%;

CRP6.42mg/dl,ESR10mm/h

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

免疫球蛋白:IgG7.77g/l,IgA0.31g/l↓,IgM0.31g/l↓

1月19日肺部CT:

最终诊断

1、肺念珠菌病

2、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3、病*性肝炎(慢性乙型)

随访:出院后患者继续服用氟康唑抗真菌治个月,嘱每月复查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肺部病灶多次复查持续吸收,免疫球蛋白仍处于降低状态。

大咖解读

影像科伍玉枝教授

患者初始影像学为右上肺肿块性病变,有毛刺和凹陷征,中间有坏死,周边组织也可见坏死,纵隔淋巴结有肿大,最大的位于4R区域,结合患者临床特点,这样的情况应该把感染放在首位,复查之后患者病变较前进展,团块较前明显增大,肺内小结节也增多,且可见于胸膜下及叶间裂,考虑血播结节可能性大。血播结节暂不考虑金葡,患者病情不够凶险,血象不高,结节内空洞也少;结核也有不像的地方,进展过快且未见树芽征。需考虑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

对于考虑感染的占位性病变,可以考虑行MRI检查,不同的脓肿其波普表现不一样,结核脓肿可以查到脂肪峰,细菌脓肿可查到氨基酸峰,厌氧菌脓肿可见琥珀酸峰,真菌脓肿可见海藻糖糖峰,这可以用于我们诊断的鉴别。

病理科蒋谊教授

患者的第一次病理主要为坏死,没有看到癌,其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背景细胞为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背景细胞对诊断有提示的作用,如果背景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提示为急性感染性病变,如果背景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提示为慢性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果背景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那可能为寄生虫感染。

这个病人其病理背景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及浆细胞,其可能诊断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结核,二是真菌感染,三是尘肺或者矽肺。患者第二次活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紫红色的小圆圈,我可以肯定那是真菌感染,小圆圈是它的孢子。关于真菌的病理形态,如果都是菌丝,那就是放线菌,如果以菌丝为主,孢子为辅,那就是毛霉菌或曲霉菌。而以孢子为主,很少看到菌丝的,一般是白色念珠菌或者新型隐球菌。而这个病人,其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是阴性,且新型隐球菌其荚膜后,染色后紫红色圆圈的壁也会更厚一些,因此,这个病理片子肯定为真菌,白色念珠菌的可能性大。病理活检两次出入大,考虑取材部位及深度有关系,有一定的偶然性。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红教授

这是一个长程发热伴有右上肺病变,大家达成一致就是这个肺部病变与发热是息息相关的,并且感染性的疾病可能性大,但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肺活检看到的是大量的坏死组织,也无明确指向。其他的特点就是年轻、炎症指标除了CRP、PCT稍高外,余正常,有乙肝病史、抗炎效果欠佳。按常见病多发病出发,还是会想到肺结核,一个是他年轻,二是右上肺病变,三活检坏死为主。虽外院抗结核治疗,但断续断续,疗程不足。所以我们给他又抗结核治疗了。

另外,患者高热一直住院治疗,为了加强革兰氏阴性菌治疗加用了美平。还有一点就是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播精华22岁男性肺部病变抗炎抗结核均难